孤独症谱系理论: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理解进展
发布时间:2024-04-24 分类:自闭症论文 浏览量:45
来 源:继续医学教育2021年7月第35卷第7期77
作 者:费燕
【摘要】所谓孤独症儿童群体,主要指的是在社会交往、语言沟通以及行为方面存在异常的儿童。有效培养孤独症儿童情绪理解能力,对于提升患者自身社会交往、认识能力以及社会发展均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基于此,针对于孤独症儿童情绪理解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结合实际情况,文章全面阐述孤独症儿童表情识别有关因素,情绪理解障碍、自我情绪表现规则理解、自我情绪表现规则理解、基于信念以及愿望的理解、针对于复杂情绪理解以及干预训练进展详情。后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以及展望,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文献。
【关键词】孤独症儿童;复杂情绪;表情识别;情绪理解;情景情绪;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4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6763(2021)07-0077-03doi:10.3969/j.issn.1004-6763.2021.07.040
作者单位:天津市北辰区妇女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科,天津300400
综述
在上世纪40年代初,国外学者Kanner将情感接触中自闭性障碍为题目,最早针对于孤独症,儿童与情感和社会互动方面存在困难开展了详细描述。这些群体无法像普通儿童那般正确表达自身情感。其在害怕与痛苦时,无法寻求安慰。针对于所有人表现冷漠、孤独症儿童、情绪淡漠,不知何谓察言观色。其在理解他人情绪方面困难重重。相关学者提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由于孤独症儿童与情绪知觉障碍中存在缺陷所引发。结合实际情况,文章全面探究孤独症儿童情绪理解研究进展详情,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孤独症儿童表情识别与相关影响因素情况
和正常群体相比,孤独症儿童往往存在表情识别障碍现象。其很难揣测他人的正确心理。且该疾病儿童的视觉注意比正常群体低。主要由于孤独症群体的表情识别方法主要来源于人下半部分,注意点在对方的口部,进而取得表情信息。正常人则是通过观察眼部实现面部表情识别。且值得说明的是,虽然说孤独症儿童能够识别出厌恶、害怕、愤怒、忧伤、惊讶以及高兴的情绪。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在识别正性情绪的能力显著高于负性情绪。
当前相关研究证实[1],孤独症儿童对于表情识别影响因素,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1遗传
其为首要性影响因素。有学者对比了孤独症双亲和普通儿童双亲面部表情识别能力情况,结果证实:孤独症儿童双亲面部表情识别相对困难,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可能和受到五羟色胺多态性之影响有关[2]。
1.2年龄
有研究证实,年龄稍长的孤独症儿童明显比年幼者具有良好的面部识别能力水平[3]。
1.3大脑杏仁核功能情况
引发孤独症儿童出现面部识别困难的重要生理基础为杏仁核异常。早期杏仁核异常针对于患者后期情绪理解与社会适应性会
1.4针对于表情来源熟悉水平
研究证实[5],存在孤独症的儿童能够准确辨别其母亲的面部以及情绪声音,但很难识别由他人演绎的试验材料。
1.5发生表情识别情景
如果要求孤独症儿童做出社会相关性决策时,其能够和普通儿童一样识别表情。这也代表了孤独症群体针对于他人表情识别和试验真实度,存在一定关联性。
不过值得说明的是,在以上因素中所得出的结论很可能存在局限性,可能不具有普遍性意义。关于该疾病的研究有待于进一
步拓展和验证。另外,当前国际上与孤独症儿童表情识别障碍相关的解释被归纳为5种,具体为:需求与社会动机减少理论、面孔加工策略异常理论、心理理论缺损、经验-预期膜型以及面部加工缺损学说。详细为:
1.5.1面孔加工缺损学说。持有理论认为,孤独症患者之所以会出现面孔识别障碍,主要因为负责面孔加工的脑部区域以整合相关信息的脑部区域发生异常。
1.5.2经验-预期模型。持有此项观点的学者认为:有一些人天生具备了针对于面孔的偏好。正是因为这种偏好的存在,致使婴儿比较喜欢注视同类面孔。
1.5.3心理理论缺损。持有该项理论的学者们认为:当发生孤独症之后,患者没有办法精准的判断他人的愿望以及信念。无法正确理解他人情绪。
1.5.4面孔加工策略异常。该项理论指出:孤独症患者发生面孔识别障碍。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因为利用了异常化面孔加工策略所引发的。
1.5.5社会动机以及注意需求,降低理论。持有该项看法的学者们指出,当孤独症儿童和他人交流过程时,缺少必要的动机。很少注意诸如面孔、姿势以及相关表情等等社会性刺激,继而引发其面孔识别能力下降。产生一定影响。这种情况会引发患者注意特异性异常,无法依照正常途径去识别人类面部表情[4]。
2、孤独症儿童情绪理解障碍研究情况
情绪理解包涵了针对于情绪加工过程中存在意识了解度以及针对于情绪怎样作用的相关理解[6]。
相较于普通儿童,存在孤独症的儿童心理理论存在缺陷。其在解读他人和自身心理状态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很可能由于理解复杂情绪需要综合社会环境信息,同时观察其他人心理状态有关。孤独症儿童与新理论中存在一定缺陷[7]。这一点重点体现在涉及到社会信息内容时,其自身情绪理解缺陷性较大。另外,现如今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发展脚步较为缓慢,孤独症儿童往往在到了青春期时才能够有效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另外,和一般儿童不同的是,高功能孤独症儿童智力水平和情绪理解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孤独症群体针对于情绪理解主要经过言语等等其他信息而取得,而并不是通过自身经验而取得。
能够发现孤独症群体的左侧内额皮层活动度,显著比一般儿童要低。但最新研究显示:孤独症儿童可能并不存在心理理论缺陷。其对于信念愿望以及情绪的理解困难,主要由于镜像神经元受到损伤所引致。当孤独症儿童在对他人的表情与动作加以观察过程中,自身的镜像神经元活动度较低。并且相较于普通儿童,孤独症儿童的镜像神经系统皮质厚度明显更低[9]。由此可以认为:罹患孤独症的儿童之所以出现情绪理解异常现象,主要由于镜像神经元功能受损而引发。另外有学者指出:将镜像神经元理论为基础,针对于孤独症儿童实施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治疗该疾病[10]。
3、孤独症儿童自我情绪表现规则理解研究情况
所谓情绪表现规则,主要指的是在既定场景之下,情绪应当表露亦或者是隐藏之原则。该项规则涵盖了自我情绪保护以及针对于他人情绪不断加工以及认识。
有学者实施了心理理论任务和情绪表达故事的试验研究[11]。结果表明:和普通儿童相比,孤独症群体较少运用有效的自我情绪表现规则。但其针对于自我表现规则理解和普通儿童相比并不存在明显差异。该项结果很可能和试验情景相似和差异性存在关联度。为了有效控制试验情景一致性,另有学者利用了可以控制自我愿望动机的新任务以及新理论任务对孤独症儿童自我情绪表现规则加以分析,结果证实[12]:在无动机情境之中,和普通儿童相比孤独中的群体较少使用带有积极情绪的自我表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在追求自我实现过程中,虽然说孤独症群体可以转变自我表达方式,但和普通儿童相比其运用的策略更少。另外,孤独症群体虽说具有情绪表达之规则,但值得说明的是:其在和他人交往过程中使用该项规则的熟练水平明显比普通儿童要差。
4、基于信念以及愿望的理解研究情况
当前针对孤独症儿童基于信念以及愿望情绪理解研究相对罕见。信念以及愿望理解于情绪理解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探知孤独症儿童情绪理解到底是基于信念还是愿望,可帮助推断儿童认知发展水平[13]。有研究证实[14],普通儿童针对于愿望和情绪之间因果关系理解优先于针对信念和情绪间因果关系理解。孤独症儿童在这种关系结构模式中表现得较为强烈,孤独症群体于愿望情绪理解基础试验之中所得出的表现和一般儿童差别并不高。但孤独症群体较少把情绪理解归纳为自我信念。另外,孤独症群体针对于非典型情绪的解释主要基于信念以及愿望理解基础上加以完成的。该群体以愿望为基础的情绪理解[15]。要比以信念为基础的情绪理解更优先。孤独症群体虽然说可以理解他人积极或消极情绪,但较难理解基于非真实信念认知性情绪。
5、孤独症群体针对于复杂情绪理解研究情况
所谓复杂情绪,主要指的是基于道德为基准所生成的相关情绪[16]。比如说骄傲、害羞、内疚、窘迫等等。有效培养孤独症儿童针对于复杂情绪理解能力,对于其自身社会发展相当有必要。另外,其也能够对孤独症群体提升助人行为和利他主义形成有帮助。
相关调查证实,有很多孤独症儿童仅仅关注对于基本情绪识别。其中对于社会派生情感、尴尬以及骄傲的理解有一定困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可能和孤独症群体心理理论水平与补偿策略存在关联性。另外值得说明的是:相关研究结果证实[17],孤独症群体较难理解尴尬情绪。其并不会对尴尬情绪移情。
6、孤独症群体情绪理解干预训练进展情况
诸多研究证实,孤独症群体在理解他人情绪方面存在异常。而情绪理解缺陷会引发该疾病患者无法真正的融入社会。所以说,针对于孤独症儿童情绪理解能力加以干预显得格外重要。具体的干预模式可被分为以下几种:
6.1电脑程序干预
使用电脑程序针对于孤独症群体开展情绪练习,结果证实:经过相关干预之后,孤独症儿童能够有效识别他人情绪。这种电脑程序干预包含了心理状态描述、基本情绪确定事件结果、诱发情绪确认等等。与之相似的训练还包含了国外学者所研发的《情绪互动指南》软件,此类程序能够明显提升患者基本情绪以及复杂情绪识别水平[18]。
6.2动漫干预模式
基于共情和系统化之间的关联性,有学者设计出了内含真人表情的动漫片---《运输者》,进而帮助孤独症群体通过系统化能力改善共性缺损现象。实施动漫干预之后,不但能够全面提高孤独症群体针对于基本情绪与复杂情绪识别水平,另外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孤独症儿童社会行为运用情况[19]。
6.3实施认知行为训练任务
有学者开展的一项为期多个月的认知行为干预试验,其中对于8~17岁孤独症患者实施了社会交往能力与情绪理解能力练习。结果表明:在通过相关训练之后,孤独症群体的复合情绪理解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社会互动几个方面均有所进步[20]。
6.4单一化情绪表达理解练习
有学者开展了一项为期1个月以家庭作业以及小组协同为主要方式的单一化情绪表达练习,结果表明:该项训练效果显著,其能够有效提升孤独症群体针对于一般情绪识别能力。
7、小结以及展望
总而言之,孤独症患者的病情严重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自身理解能力的发展。另外也会对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水平造成干扰。迄今为止,对于该领域研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完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方法存在局限性;2)针对于情绪情景不同使用为引起有关研究结果不统一的重要因素;3)研究工具尚不一致;4)有关研究内容相对缺失;5)训练方法研究相对匮乏。
针对于上述情况,需要相关人员针对于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理解开展更深一层分析,目的在于突破既往研究方式限制,实现研究工具相对统一,寻找新式训练方式,旨意为治疗该疾病开拓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孔玲莉,王世佳。淮安市孤独症儿童父母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2):1483-1486.
[2]CroydonAKaraminisTNeilLetal.Thelightfromabovepriorisintactinautisticchildren[J].JournalofExperimentalChildPsychology,2017,161(5):113-125.
[3]陈靓影,张如静,王帆,等。孤独症儿童早期社交技能的智能化评估——以应答性共同注意和应答性社交微笑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11):114-120,128.
[4]吴晓曦。音乐教育对孤独症儿童治疗作用的研究[J].艺术研究,2019,5(5):134-135.
[5]安琳。公共图书馆开展孤独症融合干预活动的设想——来自感统故事会的启发[J].图书馆学刊,2019,41(8):106-110.
[6]兰继军,陈晶晶。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研究[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