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谱系理论:儿童期常见的情绪障碍
发布时间:2024-05-07 分类:自闭症论文 浏览量:59
来 源:《中国医刊》 2000年第35卷第10期(总603)
作 者:郭延庆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100083)
1 儿童期常见的情绪障碍的特点及类型
儿童情绪障碍是发生在儿童少年时期以焦虑、恐怖、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与成年的神经症性障碍不同。表现为:第一,研究发现一致显示,有情绪障碍的大多数儿童成年期表现正常,只有少数到成年期出现神经症性障碍。反之,许多成年神经症性障碍患者起病于成年,没有明显的童年精神病理作为先导。因此,发生在这两个年龄阶段的情绪障碍不具有连续性。第二,许多童年情绪障碍似乎是正常发育趋向的突出化而不是本身性质异常的现象,因此可能具有与成年神经症不同的心理机制。
1.1 童年离别焦虑障碍 学步期或学龄前期儿童与他们所依恋的人离别时出现某种程度的焦虑是正常的。只有当这种对离别的恐惧构成焦虑的中心,并且持续时间超长,反应过度强烈,影响到患儿日常活动以及家庭生活才应作此诊断。
焦虑的临床表现形式:①不现实地、预期忧虑其主要依恋人会遇到危险、伤害或害怕他们一去不回;②不现实地、预期忧虑自己可能遭受某种不幸(被绑架、走失、住院或被杀)因而不得不与依恋的人分离;③因害怕分离而总是不愿或拒绝上学(不是由于学校里的原因);④没有依恋的人陪伴总是不愿或拒不就寝;⑤持久而过分地害怕独处或在白天如果没有依恋的人陪伴,就感到害怕;⑥反复出现与离别有关的恶梦;⑦当与主要依恋人分手,如离家去上学时,反复出现恶心、胃痛、头痛、呕吐等躯体症状;⑧围绕分离马上出现过度的、反复发作的焦虑、哭喊、发脾气、痛苦、淡漠或退缩。
1.2 童年恐怖性焦虑障碍 对各式各样的对象或处境的恐惧,发病于特殊的发育年龄阶段,其程度较大多数儿童可能产生的恐惧明显要重,甚至会影响到患儿日常活动或家庭生活。有些不属于正常心理社会发育过程的恐惧(如广场恐怖),如果出现应视为神经症性恐怖障碍。
1.3 童年社交性焦虑障碍 患此障碍的儿童表现出对陌生人的持久或反复的害怕和(或)回避;这种害怕可能主要针对成人或小伙伴,或两者兼有。同时伴有正常的选择性依恋父母或其他熟知的人。害怕或回避见人在程度上超出了患儿的年龄所应有的正常界限,以致引起照护人的关注或担心,或影响到患儿日常活动或家庭生活。对陌生人的警惕在半岁到一岁时是正常现象。在童年早期,当儿童遇到崭新的、陌生的或具有社会性威胁的情景时出现一定程度的担心或焦虑也是正常的。因此本诊断应顾及正常儿童情绪发展心理学特点。
2 治疗
2.1 心理治疗 这是即便用一个专题也很难讲清楚的课题。可资借用的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都很多,凭空议论认知治疗,行为和学习理论,精神分析治疗等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孰优孰劣,哪个更合适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只有在结合实际的患者,切实深入地了解其问题的起因始末,家庭背景和教养风格以及其在社会关系中的角色胜任情况均有详实的理解的基础上,以精神分析探讨深层次症结的精神去理解患者的问题,以人本主义之尊重人对自我认识和改造的能动性的虚心和耐心去引导患者认识自身的症结所在,以行为主义学派现实踏实的作风去矫正其偏颇的行为,心理治疗才能够获得较为成功的结局。因此,拘泥于一家一派的观点,而忽视对患者实情的详细了解和理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心理治疗。另外,心理治疗之于心理理论更富于实践性,只有丰富了治疗者自身对各种学派的方法和原理的理解,加深了治疗者自身对人性与人生经验的理解,心理治疗才能日趋成熟。
2.2 药物治疗 至少对该类障碍而言,药物治疗应该是第二位的。常用的辅助药物为氯硝西泮,对学龄儿童可1mg/d,分次口服或肌注;安定5mg/d,分次口服;或佳静安定0.4mg/d,分次口服。小剂量利达新(又叫甲硫达嗪),比如12.5mg/d或25mg/d,分次口服,亦能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