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康复的名词解释:50个言语康复词语解释

发布时间:2022-12-28浏览量:153

言语康复的名词解释:50个言语康复词语解释插图-西米麦田
01
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美国语言学家,生成语法的创始人。1928年12月7日出生于美国费城,1955年获宾州大学博士学位,此后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并任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全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1957年,他出版《句法结构》一书,提出了生成语法的理论。他主张语言学家的研究对象应从语言转为语法,研究范围应从语言使用转为语言能力,研究目标应从观察现象转为描写和解释现象。这一理论在语言学界掀起了一场革命,之后乔姆斯基陆续提出了若干语法方面的理论。
02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
任何对他人有利的行为,例如与他人共患难,帮助或援助他人,合作,或者简单地安慰他人使他们心情好起来。
03
 亲子沟通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家长与孩子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04
清音voiceless sound
根据声带是否振动,声母可分为清音和浊音两种。清音是指发音时,声带不振动,透出的气流要受到有关发音器官部位的阻碍。
05
情节plot
一般指叙事性文艺作品中人物活动的演变过程,大体上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06
情景教学scenic teaching
情景教学是利用或创造事件的场合、情景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在课堂上创造情景,也可以把儿童带到生活中利用自然情景组织教学活动。
07
情境教学situation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起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口语为基础,借助环境氛围、动作表演等使学习内容与相应的情境相结合,有助于学生从整体结构上感知和把握学习内容。其教学方法最早用于外语教学的口语训练,以后扩展到其他学科。
08
全面交流法total communication
亦称“综合交际法”、“整体交际法”。听障者的交际方式,但并不是单独成为一种类别的方法,而是一种确定交际方式应用的原则,把听觉、口语、手语等交往方式结合起来运用,以保证听觉障碍者与健听者及在听觉障碍者之间进行有效的交往。
09
缺陷补偿deficiency compensation
通过各种途径在不同程度和范围调动机体潜能弥补、代偿损伤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建立在机体自身的代偿基本条件之上,功能训练、心理治疗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康复器材的应用是重要的因素。如盲人的听觉和手的触摸觉显著增强,借助激光手杖和超声导盲器能帮助盲人定向行走;助听器可补偿重听者的听力损害等。缺陷补偿也有赖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0
认知cognition
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11
瑞文推理测验Raven's Progressive Matrices,RPM
亦称“瑞文渐进图阵”。一种非文字智力测验,测验内容全部由图形组成,适合于团体施测,由英国心理学家瑞文(J.C. Raven)编制。分为三个难度水平:①瑞文彩图推理测验,编制于1947年,适合于幼儿和智力低于平均水平者。②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编制于1938年,适合于5.5岁以上智力发育正常者,已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1986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粲教授领导全国17个协作单位完成了修订工作,建立了中国城市版本的常模。③瑞文高级推理测验,编制于1941年,适合于智力高于平均水平的被试。
12
塞音plosive
辅音发音方法的一种。通常指唇或舌等主动发音器官分别把口腔里各个不同的部位完全阻塞,同时软腭上升,鼻腔也闭塞住而形成。另外,声门关闭则形成喉塞音。根据发音时气流受阻和消除阻碍的方式,声母可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和边音五类。
13
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的威廉姆斯堡,1891年就学于威斯莱大学。他是最早开展动物心理实验的研究者,创建联结主义心理学体系,提出学习律,是心理学发展史中的重要人物。学习律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依据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而提出的支配刺激—反应(S—R)联结建立过程的规律,包括练习律、效果律、准备率三条主律,一级多式反应原则、心向原则、优势原则、同化原则和联想原则五条副律。
14
嗓音障碍the hinders of the voice
在发生言语障碍时,如果涉及音调、响度、音色三方面中某一方面(或同时涉及两个或三个方面),则属于嗓音障碍。主要表现有:音调过高、音调过低、音调平直;音量过大、发声无力、失音;气息声、嘶哑声、鼻音过重和鼻音缺失等。
15
嗓音练习voice training
发音教学的一项内容。在呼吸练习、发音呼吸练习、发音诱导训练的基础上,进行音高、音强和音色方面的发声训练。一般做法有:拟声练习,如模仿火车汽笛声、动物叫声、打击器具的声音等;唱音练习,如练习声音的长短、强弱、高低、练习汉语的四声等。亦适用于言语障碍儿童。
16
筛查screening
以特殊儿童的筛查为目的,一般用于确定某个学校或地区有没有与总体相比存在心理发展显著偏常或迟滞的儿童。筛选测验测量个体是否具备接受某一种特殊学习或训练的前提条件的测验。此类测验都有一个明确的、特定的临界标准,达到该标准,表明个体具有参加某项特殊学习或训练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未达到该标准,则说明个体不具备这类知识和技能。
17
社会性微笑social inhibition
婴儿在5~6周时,出现对人的特别的兴趣和微笑。
18
社会支持系统social support system
来自家庭、亲友和社会其他方面(同学、组织、团体和社区等)对个体的精神和物质上的慰藉、关怀、尊重和帮助。社会支持以及个体对它的感知影响该个体的心理适应性,尤其可缓和应激反应,帮助人稳定情绪,减少无助感,增强对自己应对能力的信心。
19
身体语/体态语body language
指伴同或不伴同声音语言以表达某种意思的面部表情或身体动作。例如,皱皱眉表示“厌烦”,摇摇头表示“不同意”等等。身势动作在不同地方可以有很大差异,如一般用脸正面左右摇表示“拒绝”,但地中海东岸某一地却将头后仰并闭眼表示同样的意思。
20
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
转换生成语法术语。分析一个句子时,它的深层结构是根据句法基础部分中的短语规则和词库而产生的,它是语义部分的输入。深层结构决定句子的语义成分。
21
升级与降级upgrade&downgrade
亦称“上升下降法”,是语言 训练的一个原则。在刺激—反应进行过程中,正反应会逐渐增强。当正反应能固定下来,患者的训练水平达到一定的阶段时,可以考虑把训练的目标和内容提高到更高一级,如从单词训练提高到短语训练;当训练的难度超出了患者的水平,训练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时,需要把训练的目标和内容降低一级,如从单词复述训练降低到单音节复述训练。当有所改善时,还可以重新提高一级。
22
生理年龄chronological age
即实足年龄,以个体出生后实际生活过的年数和月数为计算单位的年龄。表现了人体的组织、器官、结构系统和生理功能的生长和成熟程度。
23
声调tone
一个音节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形式。它和声母、韵母一样也是构成音节的一个重要部分,音节起着分辨意义的作用。声调主要由音高的变化形式形成。声调的两个基本概念是调值(高低升降的实际情况)和调类(声调的种类)。
24
声母initials
声母是使用在韵母前面的辅音,跟韵母一齐构成一个完整的音节。一般由辅音充当,即首辅音。辅音的主要特点是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要分别受到各种阻碍,因此可以说,声母发音的过程也就是气流受阻和克服阻碍的过程。声母通常响度较低、不可任意延长、而且不用于押韵。
25
声音的基本特性basic features of the sound
声音本质是一种振动。从心理学角度,声音是有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波,通过听觉所产生的印象。从物理学角度说,声音是由一定能量作用于物体并使之振动所产生并通过媒介传播的波。声音的基本特性包括频率、振幅、时长和频谱。频率是指发音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振幅是指声音的强弱,单位时间内音波振动幅度的大小(单位:分贝);时长是指声音的长短,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频谱是指声音的个性、特色,音波振动的形式不同造成不同的频谱。
26
省略omissions
构音障碍的一种表现,在言语交往时表现出某种语音成分被遗漏。例如,[xū]发成[ü]。有时由于个别的单音发不出而在言语中出现缺少该音的情况,对言语交往产生的困难不大;有时是若干个音同时在言语中缺失,使言语难于理解,产生交往困难。一般可用言语矫治的方法学会被遗漏的音。
27
时间定向temporal orientation
个体对当前时间状况的认知。如判断当前的时间、日期、季节,以及分辨昼夜、晨昏等。个体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参照系提供的线索来进行时间定向。
28
示范modeling
一种源自社会学理论的语言教学技巧,指语言治疗师或另一个示范者说出目标语言结构,要求患儿仔细听,在听过多次语言训练目标之后,再创造情境让其自发使用,即患儿并非仿说,而是将示范的语言结构应用在类似的、新的语言情境的一种教学方法。
29
视觉vision
个体借助眼睛辨别外界物体明暗、颜色和形状等特性的感觉。视觉发展指个体以眼睛为感受器,辨别外界事物明暗、颜色和形状等特征的发展过程。国内外的研究认为,个体视觉最初发生的时间为胎儿中晚期,新生儿视觉接收器的突触与成人没有区别。新生儿已具备一定视觉能力和某些视觉活动。
30
视觉皮层visual cortex
处理视觉信息的大脑皮质,主要分布在颞叶、枕叶、顶叶等处。
31
适应性行为adaptive behavior
亦称“社会能力、适应能力、社会成熟”,是区分智力落后与非智力落后的两个主要依据之一。指个体实现人们所期待的与其年龄和文化群体相适应的个人独立与社会职责的程度或效果。
32
手势语sign language
听障者用手势表达思想、进行思维的一种工具,常与“手语”一词通用。当地或所在国听障人群用手势、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进行交流的语言。
33
手指语finger spelling
亦称“指拼法、指语”。听障者交际工具之一,用手指的指式变化代表字母,按拼音顺序依次拼出词语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学习、掌握和使用指语都必须以口语为基础。
34
书写障碍writing difficulty
学业性学习障碍的类型之一,指在书写字词或用书面语言表达信息、交流思想感情方面的能力缺陷。
35
熟语idiom
指常用的固定短语,使用上相当于词。一般具有两个特点:结构上稳定,意义上完整。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
36
双盲实验double blind experiment
实验设计类型。在心理学实验中,为防止因主试或被试了解实验目的或内容后产生的反应偏差对实验结果产生额外影响,让主试和被试双方都不知道实验内容或目的的实验处理方法。
37
思维thinking
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38
四声训练four tones exercises
帮助儿童掌握完整的汉语语音,学会正确、清晰的普通话,训练儿童控制和调节声带松紧功能的一种方法。它借助于声调手势或唱读“四声”等方法进行训练。
39
送气音aspirated sounds
根据受阻时气流的强弱,不同声母可分为送气音与不送气音两种,送气音是指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强,有气流冲出。如p、k、t、q、ch、c。
40
随班就读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
在普通教育机构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在中国特殊教育体系中起主体作用。中国的法律规定,在普通学校,必须招收能适应其学习生活的残疾儿童或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入学。与一体化、回归主流在形式上有共同之处,但在出发点、指导思想、实施办法等方面,有中国特色。
41
特定型语言障碍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指在各方面发展正常,但语言发展迟缓或出现缺陷者。其语言学习困难并非源自于智力缺陷、感官缺陷、严重的情绪/行为问题或是明显的神经损伤。
42
特殊儿童exceptional child
亦称“缺陷儿童、障碍儿童”。①广义的理解,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着显著差异的儿童。这些差异可表现在智力、情绪、感官、肢体、行为或言语等方面,既包括发展上低于正常的儿童,也包括发展上高于正常的儿童以及有轻微犯罪的儿童。②狭义的理解,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包括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多重残疾等类型。
43
特殊教育special education
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因特殊儿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特殊教育也随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对广义特殊儿童进行的教育就是广义的特殊教育,包括对天才(超常)、品德不良(少年犯罪)、智力落后(低常)、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语言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学习障碍者等的教育。对狭义特殊儿童进行的教育就是狭义的特殊教育,亦称“缺陷教育”、“残障教育”、“治疗教育”,指对有生理或心理发展缺陷的儿童、少年的教育,不包括天才教育和品德不良儿童、少年的教育。在中国,特殊教育思想萌芽于19世纪中叶。
44
听觉康复auditory rehabilitation
听觉康复是以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为基础,通过循序渐进的科学训练,促进聋儿听觉功能的恢复与发展,其重点在于解决聋儿“听得明白”的问题。听觉康复从下向上分为四个阶段,即听觉察知、听觉分辨、听觉识别和听觉理解。
45
听觉口语法auditory verbal therapy,AVT
指利用听障儿童的剩余听力,藉由助听器的扩音系统把声音放大,或以植入人工电子耳的方式,帮助听障儿童重新获得听觉潜能后,将听觉、语言、认知,依其自然发展之程序,在自然且有意义的情境中,透过会话式的互动,让听障儿童学习倾听、说话及语言。听觉口语法的主要特色包括:专业团队合作模式及父母深度的参与,使听觉成为儿童全人发展的一部分。
46
听力年龄age of hearing
亦称“听力年龄”,有听觉经验的年龄,通常指听障儿童的听力得到补偿或重建后开始计算的年龄。
47
听觉识别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sense of the hearing
听到某种声音,可以知道它是自然环境的声音、音乐声还是人的谈话声;是某种事物、某种动物、某种乐器或某个人发出的声音。这是能区别声音异同的一种能力,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听觉能力。
48
听觉训练auditory training
听觉训练是充分利用聋儿的残余听力和助听设备的作用,通过专门、系统的训练,提高聋儿的听觉能力的一系列方法。内容包括听觉功能的各个方面:对声音的听觉察知、听觉注意、听觉定向、听觉辨别、听觉选择、听觉记忆、听觉反馈、听觉概念等。听觉训练是增进听觉障碍儿童交往能力的训练课程之一。
49
听觉言语康复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指运用听力评估、训练、指导等手段,对听障患者的听觉、言语、语言、认知、交流等问题进行评估和诊断,目的在于通过听觉、口语及相关功能的评估、发展、培养,建立听障患者自主运用听觉、口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习惯。
50
听力补偿compensation of the hearing
通过助听放大辅具设备利 用原有的残余听力,使其听觉康复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