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反应训练例子,3个技巧提升孩子主动沟通技能

发布时间:2022-03-19 分类:育儿知识自闭症专题 浏览量:195

关键反应训练例子,3个技巧提升孩子主动沟通技能插图-西米明天

针对主动沟通这一非常核心的障碍表现,是所有星爸星妈很关注的。但有没有很好的操作方法呢,有的,关键反应训练(PRT)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套非常高效而且操作简单的方式,可以让孩子的主动沟通技能的训练既简单又好玩。

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PRT?

PRT

PRT技术以应用行为分析ABA原理为基础,由凯格尔夫妇以及劳拉·施赖布曼于20世纪80年代推出。它以游戏为基础、关键技能领域为目标,瞄准自闭症儿童的核心障碍,产生最大最快的干预效果,使自闭症儿童回归到正常发展轨道。

PRT目前在临床实践的时间将近40年,并且累积了超过200篇的科学研究文章发表在一级期刊上,被美国自闭症教育协会认为是目前美国教育干预的四大科学实证的干预方式之一,其他并列三种为行为矫正技术(BI)、严格的行为分析技术(ABA)和回合式教学法(DTT)。

主动性提问的教学

在PRT的系统里,孩子学习提问,应该是从比较简单基础的问题开始,然后慢慢发展到比较复杂的、逻辑性的提问。因此, “那是什么?”“在哪儿?”“是谁的?”“发生了什么?”这些问题是最基础的。在此基础之上,家长才能持续进行训练“谁?”“什么时候?”“为什么?”“怎么样?”等涉及抽象意义、逻辑思维以及复杂内容的问题。

一般来说,对孩子提问的教学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自己孩子的语言基础是否合适这部分的教学:孩子起码要具备50个单字的语言使用,才更合适进行提问的教学。

1、“那是什么?”

首先家长需要挑选好孩子非常喜欢的物件,三件到五件,然后把它们放到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确保孩子看不到里面的东西是什么。

然后,家长做出榜样给孩子看:“那是什么?”同时指向手里的袋子。不停地重复这句话,引导孩子进行模仿,指导孩子发出类似的音节,或者尝试说出其中的词语。

之后,家长马上拿出袋子里的一样东西,比如孩子喜欢的小火车玩具,孩子看到后家长立即说出“小火车”,马上递给孩子,让他随意玩耍

然后,再重新吸引到孩子的注意力,再次示范“那是什么?”之后重复上述的过程。我们可以在日常中分多次多个时间跟孩子玩这个游戏,让孩子更自然地在期待和好奇中渐渐学会提问“那是什么?”。

之后,孩子只要看到家长手里有个袋子,就很容易进行这个提问了。此时,家长们就要考虑渐渐移除袋子了。

这时候家长要开始在袋子里混合孩子知道的,他们喜欢的东西和不知道的东西。在孩子提问的时候,随意拿出东西。遇到孩子不知道的东西的时候,比如胶带,孩子很可能随便说一个名字,比如“卷卷”,此时家长需要先对物品进行命名,“这不是卷卷哦,是胶带。”然后带着孩子一起用胶带玩点好玩的小游戏。比如用胶带粘粘手背,提供一些孩子喜欢的触觉刺激;比如在胶带上涂不同的颜色,然后贴到白纸上;比如用胶带让孩子把家长的脚捆绑起来等等。

慢慢地,家长就可以去掉袋子,直接手里拿着孩子不知道的东西,引导孩子提问“那是什么?”因为孩子从之前的经验知道了,如果他这样提问,可能会有有趣的事情发生,这是他很期待的。

2、“在哪儿?”

家长需要准备好孩子喜欢的事物,比如不同颜色的乐高积木,把它们藏在不同的地方。红色的乐高块放在桌子,绿色的在枕头上。家长和孩子搭积木的时候,故意问孩子红色乐高在哪儿?做出榜样让孩子进行模仿。

当孩子提出“在哪儿?”的问题时,家长带着孩子来到积木的地点,用手指提示,让孩子自己亲自拿到积木,并且一起回到搭积木的地方,把积木放到积木塔上。

重复多次以上的过程,直到孩子能够主动提问在哪儿,家长告诉孩子藏的地点,并最后让孩子亲自找到积木并且亲自搭好积木高塔。

这样的活动可以发生在生活中的每个环节,比如吃饭前把孩子最喜欢的食物藏到某个地方,出去玩前把孩子的鞋子藏在某个地方等等。直到孩子能够自然地问出“XX在哪儿?”,因为他知道他能通过这个问题找东西,并且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3、“发生了什么?”

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看他们喜欢的卡通或者绘本,到发生某个家长觉得孩子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先暂停下来,示范提问给孩子:“XX发生了什么?”引导孩子问出,此时家长跟孩子一起体验一下这个动作。

比如,家长跟孩子一起看小猪佩奇,暂停后问孩子:佩奇发生了什么?孩子肯定先回答:他在跳。这时候家长需要坚持引导直到孩子向家长提出这个问题,然后回答孩子,之后两个人一起拉着手在沙发上蹦蹦跳跳5-10下。这个活动最好是孩子很喜欢的活动。

这样多次重复,让孩子形成期待:我提出这个的问题时,可以得到一起体验这个活动的机会。如此一来,孩子进行主动提问的动机就变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