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谱系理论:自闭症儿童音乐教学中集体活动课模式探析

发布时间:2024-04-28 分类:自闭症论文 浏览量:89

孤独症谱系理论:自闭症儿童音乐教学中集体活动课模式探析插图-西米明天

来 源:试题与研究

作 者:吴潇萍

摘要:新时期自闭症儿童音乐教学工作开展时,为保证音乐集体活动教学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在实际音乐集体活动课教学时,教师可尝试从音乐节奏入手,引导自闭症儿童进行音乐感知与训练;教师可基于辅助手段开展音乐教学;教师可开展音乐游戏活动教学引导。通过多措并举,实现音乐艺术的教育启蒙目标。本文就自闭症儿童音乐教学中,集体活动课模式的现实建构路径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音乐教学;集体活动课;建构路径

为有效启蒙引导自闭症儿童健康成长,则合理应用音乐教学策略,对音乐教学潜在价值进行有效挖掘,保证音乐教学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在实际开展音乐教学时,应当契合自闭症儿童的身心成长一般规律,采取科学合理的音乐教学工作措施,保证音乐教学工作开展的质量与效果。

一、自闭症儿童表象特征

通过对自闭症儿童的表象特征进行分析可知,自闭症儿童的具体表象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社会交往能力弱、对语言缺乏反应能力与敏感度、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与需要、自闭症儿童行为刻板呆滞等。为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措施,启蒙儿童的心智思维。

二、自闭症儿童音乐教学中集体活动课模式建构路径探讨

(一)从节奏入手,进行感知与表达训练

基于音乐教育家柯达伊的思想分析可知,对外界节奏变化的感知是人体的本能。在节奏的变化下,各种音乐要素得到体现与展示,并与人体的生理感受与心理感知产生很大的关联。由此可见,在开展自闭症儿童音乐教学工作时,为保证集体教学活动课开展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建构自闭症儿童节奏训练。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多种身体感知下,促使自闭症儿童,主动活动自己的肢体,并利用乐器进行打击,在身体律动过程中,深度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有效调动自闭症儿童的活动主动参与意识,并对自闭症儿童的专注力进行有效培养。

1.肢体律动感知与表达

为保证自闭症儿童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时,教师应当突出儿童对音乐节奏的自我感知,进而基于身体的感知产生相应的肢体变化,契合音乐节奏的律动,使得儿童的肢体进行一定的舞动。为保证音乐集体活动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师应当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时,合理融入舞蹈教学动作,以保证音乐教学的质量。

鉴于自闭症儿童学习认知思维的特殊性,在实际开展音乐教学时,教师可开展大轮廓节奏性的身体动作表达引导,将其作为自闭症儿童音乐学习的基点,对儿童内心的音乐节奏细胞进行开发,促使学生基于音乐节奏的理解感知,通过身体转化后进行表达,逐渐打开自闭症儿童的心扉。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应当认识到教学工作开展的特殊性,不可在肢体律动教学引导时,直接加入艺术化的舞蹈动作,要求自闭症儿童完成具体舞蹈动作,给儿童的音乐舞蹈学习增加困难。

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应当将舞蹈肢体律动教学回归到基本的教学层面,给予儿童充足的音乐舞蹈学习空间,促使自闭症儿童配合身体律动进行自由练习,感受音乐节拍的变化,并自由进行肢体的律动,进而找到音乐鉴赏的切入口,启蒙自闭症儿童内心的音乐艺术思维。

2.通过节奏改善发音

通过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表达进行分析可知,部分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表达不清晰,存在发音不清、音节时长不合适等问题,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此,在实际开展音乐节奏教学工作时,教师可尝试基于音乐节奏改变发音,实现预期音乐节奏教学目标。

(二)以辅助手段促进交流

通过对自闭症儿童的口语理解能力进行了解分析可知,儿童的口语理解能力有限,在与自闭症儿童进行沟通交流时,则需要身体语言进行辅助,实现预期的交流沟通目的。为此,在对自闭症儿童进行音乐集体活动教学引导时,教师可尝试多元化的沟通方式,实现预期交流效果,如在实际开展音乐集体活动教学工作时,教师可尝试利用面部表情、姿势、手势、目光、语言、声音、视觉、图片辅助等,保证音乐集体活动课教学的整体效果与质量。

1.用手势帮助理解,维持注意力

在音乐教学引导时,为维持自闭症儿童的音乐学习注意力,教师应当合理利用手势辅助儿童进行理解。如在实际开展音乐教学工作过程中,合理利用手势。通过在空间位置的移动与活动方向的改变,辅助自闭症儿童对音乐相关内容的学习认知,使得儿童对音乐的基本知识产生一定认知,发挥出音乐教学价值,为自闭症儿童打开一扇心灵之窗。

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阶段,教师可指导儿童进行打击乐演奏,使得自闭症儿童主动参与其中。由于自闭症儿童对外界事物感知不够敏锐,为此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手势进行暗示,如教师的双手抬高时,则暗示儿童大力进行敲打,使得打击的节奏明显增强;在教师的双手落下时,则暗示儿童减轻打击的力度,使得打击的音乐效果减弱。在教师手势的教学引导下,自闭症儿童对音乐的高低音产生一定的认知了解,增加儿童音乐的学习深度。与此同时,在教师手势的教学引导下,可完成对儿童注意力的引导,促使儿童的注意力得到有效提升,对自闭症儿童的专注力进行有效锻炼,有效发挥出音乐教学工作的潜在价值。

2.用图片提高兴趣,帮助表达

自闭症儿童的视力不存在问题,且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自闭症儿童的视觉反应敏锐度较高,能够对相关视觉刺激产生很大的反应。为此,在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教育引导时,为有效发挥出音乐集体教育活动的教育价值,教师应当合理应用图片,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有效刺激,进而引导儿童进行自主表达。

如部分教师开展音乐集体活动课时,为保证音乐集体活动教学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教师则基于自闭症儿童的心理诉求与情感需求,选择适当的图片素材,将其合理融入音乐教学活动当中,如花草、海洋、动物、森林、建筑物、艺术造型、笑脸等。在实际开展音乐集体活动教学工作时,应当基于音乐教学内容、音乐内容,对自闭症儿童进行灵活指导点拨,在图片素材的教学辅助下,引导自闭症儿童进行表达,很好地锻炼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逻辑组织能力。

(三)以音乐和游戏调整情绪

音乐艺术具有非常奇妙的教育作用,在音乐鉴赏与歌唱过程中,都将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如童谣音乐的聆听,可以使得自闭症儿童处于平静的状态下,不会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而节奏鲜明的音乐作品,则可以促使儿童处于振奋的情绪状态下。在多种情绪的交替变化下,促使儿童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多彩。笔者认为,在自闭症儿童教育工作开展阶段,教师合理开展音乐游戏教学活动,为学生建构集体活动环境,在沉浸式的音乐游戏活动氛围熏陶下,有效缓解儿童内心的紧张情绪,使得自闭症儿童的情绪恢复平静。

在对自闭症儿童开展音乐教学时,应当建构音乐教学游戏活动,契合自闭症儿童的直觉体验认知规律,为音乐教学工作开展开辟新路径,保证自闭症儿童主动参与到音乐游戏活动当中,实现音乐游戏教学工作的预期目标,保证音乐教学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为此,在实际建构音乐教学模式时,教师可尝试将音乐歌唱、舞蹈动作、语言表达等内容进行有效衔接,为儿童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调动儿童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愉悦的音乐歌唱环境下,自闭症儿童可以自由律动肢体,沉浸在音乐游戏环境当中,获得心灵的慰藉与情感的体验。在实际开展音乐教学工作过程中,为保证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应当契合儿童的身体律动变化,设定特殊的音乐教学符号,如线段、抬手、点头等,促使儿童对音乐音符的音域高低变化进行学习掌握,或让儿童在打击乐的触感体验过程中,不断增强音乐学习体验深度,为自闭症儿童今后的音乐学习铺垫基石。

三、结语

综上,笔者简单阐述了自闭症儿童音乐教学路径,旨在说明集体活动音乐教学的可行性。今后,自闭症儿童教学工作开展时,应当对音乐教学工作模式进行不断完善优化,挖掘出音乐教学的潜在价值与功能,实现预期音乐育人工作开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叶海珍.巧用奥尔夫教学法,提升自闭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J].现代特殊教育,2020(05):65-67.

[2]王馨悦.浅谈音乐教学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J].北方音乐,2019,39(24):23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