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为了一个自闭症学生,残疾老师留守深山四十年

发布时间:2024-05-12 分类:自闭症故事 浏览量:32

泪目:为了一个自闭症学生,残疾老师留守深山四十年插图-西米明天

在湖北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镇锁金山村,有一个留守儿童的故事,但这个故事的主角不是孩子,而是一位残疾人老师,他只有一个学生,而这个学生还患有自闭症。这就是一个发生在偏远山区的真实教育故事。

每天上午8时,陈传斌都会准时走进“武钢大面希望小学”的教室,开始他新一天的教学工作。在这个教室里,唯一的学生是10岁的陈烨,他是由奶奶陪读的,而奶奶也是学校唯一的陪读人员。

这所学校位于武陵山脉的最深处,从宜昌到镇上需要翻越几座大山,大约需要3个小时的车程。从镇上到锁金山村,还需要再走40多分钟的山路。这里的环境虽然艰苦,但陈传斌却在这里坚守了40年。

陈传斌,58岁,左臂残疾,右臂也几乎不能伸直。1978年,他在高考失利后成为了村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当时他只有18岁。他说:“我当时没想那么多,一干就是四十年。1983年,我还考上了湖北省师范函授大学,成为全县第一个考上函授大学的残疾老师。1996年9月,我转为公办教师。”

在这所学校,陈传斌教授的是语文课。他会在黑板上写下一排大字:“我叫陈烨,今年十岁。”然后用手指着这些字,一遍又一遍地读着。尽管陈烨好像完全没有听到一样,独自望着窗外出神,但陈传斌并没有放弃,他不断地提示陈烨,直到他在老师的引导下,终于发出了一点微弱的声音:“我叫陈烨”。

陈烨的奶奶彭慧霞说,陈烨是他们从医院领养的。3岁时发现孩子不会讲话,他们就带着孩子到宜昌、北京等大医院治疗,医生说孩子患有重度自闭症。尽管一家人花光了积蓄,但孩子的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到了6岁,陈烨还是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为了帮助陈烨开口说话,彭慧霞带着孙子试读了几所特殊教育学校,但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坚持下来。2017年1月,他们听说离家10公里外的武钢大面希望小学还在教课,彭慧霞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陈传斌。陈传斌一口答应下来,并上报镇中心学校,为陈烨办理了入学手续。

陈传斌说,40年来,他教过的学生遍布周围六个村子,他也算是“桃李满山”了。除了英语之外,小学所有课程他都教过,尤其是这一年,他还在网上研究学习关于自闭症孩子的教育问题。一年多下来,陈烨学会了读写100多个汉字,数字还能从1写到100,这是陈老师这一年多来最大的成果。

看到陈烨的进步,彭慧霞非常高兴。她说:“我送孙子来上学,不是想让他像正常孩子那样小学毕业读中学,中学毕业读大学,而是想让他在陈老师的帮助下多认点儿字,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让他长大之后更方便生活,现在来看效果很不错。”

武钢大面希望小学建成于1997年,是在原村里老学校的基础上建起来的。开始有467名学生和25名老师,但后来,学生和老师越来越少,到2010年,就只剩18个学生8个老师了,学校也交由湾潭镇中心学校统一管理,老师和学生都慢慢转到了镇上。现在,这所学校就只剩下陈传斌和陈烨这一对师生了。

湾潭镇中心学校校长骆祚超说,陈传斌是全市师德标兵,20多次获得全县和学校的表彰。去年,教育部门考虑到周围6个村只有大面希望小学一所学校,为了方便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决定留一位老师坚守,于是陈传斌主动申请留了下来。

还有两年就要退休的陈传斌表示:“只要还有一个学生,我都要教下去,一个都不能落下,要让他们都有好的未来。”

无论残疾还是自闭症,只要希望还在,留守老师和他的学生就值得坚守下去。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苦的环境中,只要有爱和坚持,就能够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