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训练的主要分类:触觉训练、前庭觉训练、本体觉训练
发布时间:2022-07-13 分类:感觉统合 浏览量:953
感觉统合训练的主要分类
感觉统合训练有着明确的目的,针对性很强。它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科学训练,不仅能给儿童的前庭觉、触觉、本体觉等带来丰富的感觉刺激,还能对儿童的语言发展能力、左右脑功能、人际交往能力进行强化,从而全面提升儿童的综合素质。
感觉统合训练的类型
触觉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触觉刺激是儿童接收最频繁的一种感觉信息。触觉训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强儿童的触觉反应力、增强感觉的辨识层次、调整大脑感觉神经的灵敏度等。
常用的训练器材: 按摩球、波波池、平衡触觉板等。
适宜群体: 常常表现出胆小怕事、黏人、讨厌被人触摸、偏食挑食、不太合群,以及爱吃手、咬指甲等触觉过于敏感的儿童;看起来笨手笨脚、动作不灵活,做事情不太积极等反应迟钝的儿童。
前庭觉训练
前庭觉是影响儿童成长和学习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前庭觉的成熟与否与平衡感关系密切。前庭觉训练主要围绕平衡感进行,而平衡感的动作依赖于前庭器官、视觉器官和本体感受器三者共同的协作,因此前庭觉训练也侧重在这三个方面。
1.前庭平衡感训练
前庭平衡感训练是为了调整前庭信息及平衡神经系统自动反应机能,促进语言组织神经健全、前庭平衡及视听能力完整程度。
常用的训练器材: 圆筒、平衡踩踏车、按摩大笼球、滑梯等。
适宜群体: 这类训练主要针对身体不够灵活、笨拙、协调能力不佳、好动、语言发展迟缓、视觉空间感差、阅读有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跌倒的儿童。
2.弹跳训练
弹跳训练的目的是改善固有平衡,促进前庭平衡感觉、本体感觉和神经系统发展,以及促进左、右脑的健全发展。
常用的训练器材: 羊角球、跳床等。
适宜群体: 这类训练主要针对四肢不灵活、姿势不正确、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展迟缓、胆小、情绪化、关节信息接收不足的儿童。
3.固有平衡感训练
固有平衡感训练主要是改善身体与地心引力的协调,强化平衡系统,提高全身神经机能,为大脑发展打下基础。
常用的训练器材: 独脚椅、大陀螺、脚步器、竖抱筒等。
适宜群体: 这类训练主要针对脾气急躁、缺乏组织能力及推理能力、身体双侧协调差、自信心不足的儿童。
本体觉训练
本体觉的主要功能,是让儿童对自身躯体各部位的位置以及身体运动的方向、速度、幅度、静态、动态一系列的信息有所感知。本体觉训练主要是发展孩子的运动企划能力,提高孩子动作的精细度及不同肢体动作间的协调性。
常用的训练器材: 跳床、晃动独木桥、滑板、S形垂直平衡木、S形水平平衡木、圆形平衡板等。
适宜群体: 这类训练主要针对方向感差、空间知觉不足、无法控制力量、害怕旋转、容易摔倒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