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如厕训练的过程:需要耐心和创造性的教学策略
分类:干预方法
自闭症儿童的如厕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耐心和创造性的教学策略。
一、表达如厕需要
1. 除湿帮手
- 使用一个布娃娃作为教具,通过贴上湿裤子来模拟不适感,让孩子理解湿裤子不舒服的感觉。
- 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模仿布娃娃的行为,如拉大人的手或发出声音,来表达如厕的需要。
- 让孩子触摸湿裤子,并参与更换布娃娃的裤子,以此来理解如厕后身体的感觉。
2. 娃娃上厕所
- 使用洋娃娃来展示上厕所的欲望,但不知道如何表达。
- 引导孩子帮助洋娃娃表达如厕需求,如教洋娃娃拉大人的手或询问是否要去厕所。
- 让孩子带领洋娃娃使用厕所图卡,以此来向大人表达如厕的需求。
二、安坐便盆
1. 摇小船
- 在椅子上放置一个游泳圈,让孩子坐在上面,模拟在沙滩上玩耍和海中游泳的感觉。
- 通过唱歌或玩“摇小船”游戏,让孩子习惯坐在便盆上的感觉。
- 逐渐将活动转移到真正的便盆上,让孩子适应在便盆上坐姿。
2. 我坐你也坐
- 准备几块便盆形状的纸板,贴在椅子上,排成一行。
- 让孩子穿上薄裤子,坐在纸板上,感受纸板的质感。
- 通过音乐和动作,让孩子模仿大人坐在椅子上,并在坐下后给予奖励。
三、撕下厕纸
1. 清洁好帮手
- 示范如何撕下适量的厕纸,并将其对折放在小盒子里。
- 让孩子模仿这个过程,每次撕下适量的厕纸,对折后放在小盒子里。
- 称赞孩子是清洁的好帮手,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2. 厕纸拔河
- 拿着一卷厕纸,让孩子用双手拉出纸巾,同时大人轻轻握着厕纸,像玩“拔河”一样。
- 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撕纸的动作,并在游戏中学习控制力度。
四、如厕后擦拭
1. 拉拉小尾巴
- 使用丝巾或毛巾的一角作为模拟,让孩子在听到哨子声或号令后,伸手向后拉出。
- 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孩子理解和执行后背擦拭的动作。
2. 擦走“便便”
- 在桌子上涂抹一些花生酱或朱古力酱,让孩子用纸巾擦拭干净。
- 使用洋娃娃的臀部作为模拟,让孩子擦拭“便便”。
- 最后,将酱涂抹在孩子的裤档后方,让孩子重复擦拭的动作。
通过这些丰富的训练活动,自闭症儿童可以逐渐学会表达如厕需求,安坐便盆,撕下厕纸,以及如厕后的擦拭动作。这种训练不仅有助于孩子掌握生活技能,还能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