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以儿童为中心原则、兴趣性原则、快乐性原则

发布时间:2022-07-13 分类:感觉统合 浏览量:468

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以儿童为中心原则、兴趣性原则、快乐性原则插图-西米明天

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

感统训练对孩子不仅是一种生理上的功能训练,还是协调心理、大脑和躯体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运动。在训练过程中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体会自我控制的感觉,从而对心理产生积极影响。在进行训练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以儿童为中心原则

1.尊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

感统训练要遵循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按照项目要求进行合理练习。同时要参考其他个体的发育水平、发展形态,循序渐进地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

2.理解、尊重并支持儿童的差异发展

无论是培训机构还是其他监护人都应该对儿童的差异发展表示尊重,这是儿童训练工作的基本规律。

3.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

儿童是训练的主体,是训练活动的对象。训练机构与监护人的主要作用在于设计规划训练总体方案,创设训练情境、评价反馈、提示、启发。只有尊重并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才能调动儿童的积极性。

4.以儿童的角度看待训练中的问题

“换位思考”即以儿童的兴趣和可接受性作为第一要素。训练人员不能以个人的喜好或成人的角度去对待儿童。另外,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也要灵活掌握。

针对性原则

1.问题评估的针对性

儿童行为、日常活动、游戏表现、学习状态、身体接触、观察量表和评估表的记录都是训练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2.训练方案实施的针对性

制订训练方案,应尊重儿童发展水平、学习能力、障碍特点、训练内容是否适合个性发展、进度是否适合,评估指标也要个别化,切忌采取统一的标准,避免出现相同的内容、要求和形式。

3.评价反馈的针对性

评价反馈的针对性是指验证训练内容和方式是否符合当初的目标,借助评价可以更好地促进目标的实现。

兴趣性原则

1.坚持以兴趣为主导

有兴趣才能产生积极性,如果儿童缺乏兴趣,训练方案得不到配合与执行,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训练中可以通过改变训练形式、调整项目顺序、改善训练环境的气氛等方式提高儿童的兴趣。

2.有意识地处理训练与兴趣的关系

关注儿童训练完成时的心理、行为状态,及时对方案进行调整。

快乐性原则

良好的情绪是大脑思维的润滑剂,在感统训练中,坚持快乐原则,寓教于乐才能更好地完成训练。这需要训练人员给孩子创造快乐的训练环境,提供符合儿童心理的训练项目,从而让其感受训练过程中的快乐。

积极性原则

训练人员在训练中要给予孩子被接纳、受重视、积极肯定的正面回应。这样可以给孩子带来训练的动力,也能给家长以慰藉,让孩子与训练人员能够密切配合,从而使训练达到更好的效果。

主动性原则

强调孩子在训练活动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避免训练人员及家长在训练过程中过度保护,出现不合理的支持与无谓的替代等情况。

渐进性原则

儿童的感统能力发展、训练都受到人体生理机能的制约以及各种规律的支配。因此,感统训练不是短期就可以见效的,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成功原则

感统训练最终是要成功完成所有设计的训练,对于参加训练的儿童来说,不但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也获得了积极的心理体验。这个原则对训练人员、参加训练的儿童和家长有直接的影响。

游戏性原则

进行感统训练时可以把器械当成玩具,每一种器械都可以创造出灵活有趣的玩法。把训练穿插在游戏之中,是感统训练的特点,也是吸引儿童参与训练的主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