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教育孩子的4个黄金法则

发布时间:2022-12-23 分类:育儿知识 浏览量:149

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教育孩子的4个黄金法则插图-西米明天

作为父母,都希望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让他在成长的路上少走弯路,将来能够独立,更加优秀。

然而,优秀的孩子从来不是横空出世,都是有迹可循的因果,这个“因”就是父母。

想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父母首先要更新自我。

今天,送给所有父母4个蒙台梭利教育的黄金法则,助力你成为更好的家长,养出更优秀的孩子。

一、吸收性心智法则

蒙台梭利教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吸收性心智”,是指孩子无意识的记忆力,吸收环境并加以适应以形成人格的能力。

我们成人想学习一项新技能是依靠心智来学习知识的,但是孩子却不同,他直接将知识吸收进他的心灵。

语言的学习就是一个证明。

很多人以为,是父母教给了孩子学走路、学说话的能力。

但事实上,这些事情都是孩子自己努力学会的。

如果我们让一名在中国出生的新生儿在美国生活,由美国人照看,那婴儿学会的语言就是英语而不是汉语。

婴儿天生具有能听取人类声音的能力,或许有人会有疑问,周围环境的声音有那么多,为什么婴儿只学会了人类的声音呢?

婴儿只学会了人类的声音或语言,这说明,人类的语言比其他声音留给婴儿的印象更深刻、更强烈。

人类的语言会让婴儿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他的神经对这种语言产生很大的热情,促使他自己发出这样的声音来。

这就是吸收性心智的力量。

蒙台梭利博士曾经将“吸收性心智”比喻为海绵吸水:

儿童如同海绵汲水般,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各种信息,并以此建立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还因此而形成了自己的个性。

孩子的吸收性心智,主要存在于0-6岁这个年龄段。

在这个阶段,父母一定要做好榜样,因为孩子在盯着父母,父母什么样子,孩子就学成什么样。

老话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这个道理。

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

如果你想让孩子好好学习,用功读书,那么你就要关掉电视,放下手机,坐下来看书。

最好的教育是影响,父母只有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成长父母所期待的样子。

二、独立成长法则

蒙台梭利博士指出:“谁若不能独立,就谈不上自由。”

独立成长法则,是蒙台梭利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

我们说“独立成长论”,实际上它包含着两层含义:

(1) “独立”是成长的主要目标──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就具有发展生命的能力。

(2) “独立”是成长的必备条件──代表各项生理心理功能上的成熟。例如:能自己走路,能自由呼吸……

孩子的成长遵循大自然的法则,成人需要做的只是在遵循“自然法则”的前提下;

协助孩子自由发展,帮助他完成大自然赋予他们的使命。

孩子一出生,生理的各项功能尚未健全,心智也还没有成长,当然无法独立生存;

他必得靠着成人的照料,提供给他生存的必需品,才能一天天长大。

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一步步地会爬、会走、会跳,渴望脱离大人的摆布,使用自己的双手去触摸这世界,以自己的双脚走向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这不仅是孩子天天心里想把自己“变成”大人的一种向往,而是所有生物自然发展的内具力量。

而我们成人,却总觉得孩子还小,事事都为之操心,怕他磕着、伤着,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喜欢替孩子做主、事事包办。

这个不行、那个禁止,这样很容易破坏孩子身心发展规律。

懂得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其实是一种智慧,不要总是以“我为你好”为借口剥夺了孩子自己选择的权利。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自然而幸福的过程。

也许有一天,你还没反应过来,她已经做好准备请你退出了。

为了让孩子在离开父母之后仍然能好好生活,主动退出他们人生的父母,是睿智的。

三、重复练习法则

细心的父母都会发现,有时候孩子非常喜欢做一些重复性动作。

比如一个玩具,玩了一次又一次,一个故事听了一遍第二天还想继续听…

尤其在蒙台梭利幼儿园,孩子对一个工作做了一遍又一遍,这背后隐藏的秘密是什么呢?

蒙台梭利博士将孩子的这种行为,定义为重复练习,这是孩子内在势不可挡的能量所引发的自然现象。

蒙台梭利博士说:“反复练习是儿童的智力体操。”

在反复尝试中,无论孩子的内在,还是智能,包括孩子的注意力都在不被打扰的反复工作中逐渐建立起来。

重复练习,可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

我们知道,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电灯时,为了寻找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曾经用了1600种不同的材料来做实验。

实验总共失败了3400次,才终于成功。

他发明电灯的过程,就是在重复尝试的过程,从量变达到了质变。

这也充分显示了人的意志力的作用。

蒙台梭利博士指出,重复练习能够完善孩子的心理感觉过程,这是孩子的“智力体操”。

当他不断地触摸、感知之后,就会对所感知的东西进行组织、分类、归纳,最后产生一个概念。

每一个概念从感觉走入孩子的内心,孩子就会把这个概念和之前学习到、认识到的事物联系起来,内化成已知的经验。

当孩子经历这种重复练习之后,他们就像经过休整的人,充满着活力,仿佛感受到某种极大的欣喜。

所以,当你发现孩子在静静地一个人重复手中的“工作”的时候,不要去打扰他;

因为此时孩子的意志力、专注力正在一点一滴的成长。

四、奖惩无用法则

奖励或惩罚孩子这件事情,其背后大有学问,考验的是父母的教育智慧。

父母处理得好,会激发起孩子的热情;父母处理得不好,则会起到很坏的效果。

物质奖励和惩罚,虽然是一种“简单粗暴”、见效最快的教育方法,但是很难持久下去。

很多心理专家认为:

孩子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行为的改变是暂时的,不具有持续性;

一旦物质奖励消失,孩子的行为甚至比之前还要糟糕。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如果一个孩子受到处罚或者奖励才会停止偏差行为,那么孩子听话是因为怕被打或被骂,而不是自我控制的举止。

这样长期下来,通过悬赏式的奖励,只会诱使孩子“有奖才做”,影响到他将来的价值观,只以名利为衡量的标准。

蒙台梭利博士在其原著中写道:

“奖赏与惩罚在精神上是奴役别人所用的工具,它们只会诱使儿童勉强去做非自然的努力。”

如果总是使用奖励或奖惩的方法,这样的孩子除了不主动以外,也会缺乏自信。

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对还是不对,就更谈不上创新。

无论多大的奖励,或者多大的惩罚都是外在的刺激,都是靠外部的力量让孩子改变某一件事。

孩子所作出的改变,不是发自其内心,自然就不会长久。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

“我们称赞或责备对方,不过就是要给糖,还是抽鞭子的差异而已,背后的目的都是操控。”

不奖不罚,最好的方式是鼓励孩子。

每个孩子都希望、渴望受到家长和老师的重视,而赞赏和鼓励,正是满足了孩子的这种心理。

赞赏和鼓励,是沐浴孩子成长的雨露阳光。

如何表扬孩子呢?

不要那种泛泛地夸赞,比如你真棒、你真聪明等;

表扬孩子一定要具体、注重孩子努力的过程,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最棒;

让孩子明白,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爸爸妈妈一句表扬的话,就能让他们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教育孩子,从来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

心理学家曾研究发现:一个能够取得成就的人,百分之二十取决于后天努力,百分之八十取决于父母教导。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向,这样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教育孩子的这4个黄金法则,你若能抓住一条,孩子便会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