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话很伤人怎么纠正:这三种情况要制止

发布时间:2023-01-03 分类:育儿知识 浏览量:81

孩子说话很伤人怎么纠正:这三种情况要制止插图-西米明天

前两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提问:“孩子性格有些耿直,有时候说出来的话会很尴尬,该怎么与孩子交流才能让他理解?”

关于孩子说话“耿直”这事儿,似乎多少和所谓的“情商高低”有关,那么我们该怎么引导才能让孩子和周围的人都“舒服”呢?

年幼孩子的“耿直”是一种“童言无忌”

这两天,我因为自己“阳”了,吃不好也睡不香,而且还受到了意外伤害——

大清早,快3岁的弟弟就对我说:“妈妈,你看我的大眼睛。好漂亮哟!”

“哈哈哈。一一美着呢!”我连忙回应着他,心里还盘算着“互夸”:“你说,你大眼睛像谁啊?是不是像妈妈?”

我这已经提示得够到位了吧?这就是让他从喉咙里发出一点动静就行。结果——

“不像妈妈!像哥哥!”他顺手一指大他一分钟的哥哥:“我和他一样。妈妈,你是个小眼睛,不好看!”

这……

“妈妈因为生病,成了小眼睛,你要关心妈妈哟。”我没有放弃。

“妈妈喝水,你身体里有病毒,得戴口罩,多喝水。”孩子又连忙帮我拿水给我喝。

我们会发现,三、四岁的孩子很容易注意到他人与自己外貌的不同,也会直截了当地把这样的事说出来——他们从出生时就特别喜欢关注人脸,因为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自然就也难以有所谓的共情力,有时说出的话就会让人觉得“尴尬”。

面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如果他说的话“不中听”,咱们当父母的倒别疾言厉色地制止,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教孩子“关心他人”。

比如孩子看到有人没头发,直突突地说出来了,咱们可以说:“天气很冷,你不妨让叔叔戴个帽子暖和一些。”

再或者有亲戚朋友在聚会时,夹了孩子不喜欢的菜,孩子直接拒绝:“我不吃白菜,我不要!”

咱们可以跟孩子说:“阿姨希望宝贝长得高长得帅,才给你夹菜的。所以我们谢谢阿姨,妈妈帮你剪细一点也可以吃的。实在吃不了就给妈妈。”

用正面、温暖的话语引导孩子,让孩子逐渐改正自己的“无心之失”,学会避免评论他人,议论旁人,取而代之的是关心和感谢他人的好意。哪怕孩子弄得氛围有些尴尬,作为父母的自己可得幽默一些,轻松一点。

“耿直”和“无知”不是大孩子莽撞的借口

我7、8岁时,有一次和爸爸逛街时看到了一个侏儒症的人。当时,我并不知道侏儒症这件事,自己想起了《白雪公主》里的七个小矮人。于是,我指着那个人对我爸说:爸,你看那人怎么和《白雪公主》里的小矮人一样?

我爸赶紧捂住了我的嘴巴,并且轻声告诉我:他们是侏儒症,是生病了。你这个行为非常不好,以后不允许这样议论别人的外貌和缺点。

这件事已经过去30来年,但父亲对我的教诲和约法三章,我却一直没有忘记。

不要随意评论他人的外貌和身体上的缺陷

外貌上的缺憾,特别是身体上的缺陷,是任何一个人都不愿意面对但又不得不面对的事情。善意地表达同情也好,无脑地进行评价也罢,都可能给他人带来伤害,那么有一个最安全的方法就是“闭嘴”!

我们时常想着让孩子怎么说,说出大家伙儿都喜欢的话,但往往“言多必失”。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你没见过的事,令你不舒服的事,你回家告诉爸爸妈妈,但没有必要口无遮拦地当着别人的面说出来。

别肆意指责他人,而是要保证自己做个好孩子

作家流沙河曾记录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年,他的母亲带着刚打好的粮食从农村到城里去看望他。但粮食的口袋破了一道缝,他母亲没有察觉,导致粮食背到家里时,漏了一大半。

流沙河非常生气并对母亲说:“你一路上漏粮食,一定有人看见了却不提醒你。”

母亲却说:“漏就漏了吧。妈只希望以后你看见了这样的事,你能是那个提醒别人'袋子破了'的的人。”

流沙河说,就是母亲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让自己满脸羞愧,顿时觉得和母亲的境界相差太多。

6、7岁的孩子从幼儿进入儿童阶段,此时很容易出现一种“小大人”的姿态。比如指责别人不讲卫生,吃饭挑食,乱扔垃圾……有时甚至因为指出了别人的“不完美”而沾沾自得。

如果我们像流沙河母亲那样教育儿子一样——看到别人丢了垃圾,你不妨无声地捡起来;觉得别人挑食,自己就什么都吃吃……教孩子管好自己是治疗“对他人无脑耿直”的重要法宝。

对孩子不懂得的“词语”或“话语”,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

有一次,我去我朋友家做客。她6岁的侄女也在家里玩。吃饭期间,小姑娘一直说自己不吃肉。

我同学对她说,所有的肉都吃一点才更有营养,不然卖猪肉的老板知道你这也不吃,那也不吃,下一次就不卖给姑姑了。

谁知小姑娘张口就是一句:“姑姑,你又不是卖肉的,你怎么知道这些呢?”

很明显,小姑娘没有明白“卖猪肉”和“卖肉”之间的差别,一句话搞得大家伙特别尴尬。

好在我同学很镇静:“虽然姑姑没有卖过猪肉,但那个肉摊的老板告诉姑姑啦,他可是能看到他的顾客做什么,吃什么哟!”很快就化解了尴尬。

这类事情或许很容易在孩子嘴里“不经意”中说出来,咱们大人可千万别“大惊小怪”。

一方面我们要规范自己的用语;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宫西达也的绘本《爸爸、爸爸》,《铃木绘本爱与成长》等让孩子了解职业、为他人着想的方式方法。

孩子的纯真、胸无城府、单纯除了能在语言上表达外,也会通过表情、眼神等反应出来,绝大多数大人并不会特别在意“童言无忌”;但长期没有思考和温度的“耿直”则是一种莽撞、无礼。这就需要我们父母去引导、影响和教育,让孩子年龄成长的同时,也能收获共情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