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期前孩子怎样教育:这3件事情要做好

发布时间:2023-01-19 分类:育儿知识 浏览量:81

学龄期前孩子怎样教育:这3件事情要做好插图-西米明天

在孩子六岁前,大体上是在学龄期前,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而家庭则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

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满足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并做好孩子人生的引路人。

在孩子漫长的一生中,真正起到奠定孩子一生阶段的是在孩子六岁之前。

在这个阶段中,父母给予了孩子怎样的教育,也就决定了孩子未来拥有怎样的人生。

这是因为,孩子的性格、人格、习惯、智商、情商、心理及三观等都是在这一阶段形成和发展的。

所以,古人也总结出这样简单却又不能小看的至理名言: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因此,我们无论有多忙,都不能忽略了孩子这一阶段的培养。

在孩子六岁之前,以下这三件事情一定要做好,否则等到孩子大了以后就很难培养到位。

01 在孩子3岁之前,我们要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

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期是在孩子三岁之前。

在三岁之前,孩子能否满足安全感,将决定他们在未来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去应对未来。

换句话说,那些自信不足的孩子,往往是因为他们在三岁之前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由此产生心理上的缺陷和障碍,甚至会影响和波及到成年后的他们。

很显然,那些学习能力不足的孩子,大多数也是因为从小缺乏足够的自信。

如果我们不能从小给予孩子必要的安全感,甚至在言语和行为上伤害到孩子,那么,孩子的未来发展之路将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我们不能小看了3岁之前孩子安全感的需求,要特别重视3岁前孩子的安全感的建立。

02 在孩子3~6岁期间,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哪怕我们是第一次当父母,也知道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有多重要。

而孩子的良好习惯绝不是等到孩子上学之后再去培养。

在孩子3~6岁期间,恰恰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

这是因为,3~6岁是孩子心智发展最快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孩子所形成的人格、性格、品格以及习惯等,都对他们有着终身的影响。

良好的习惯包括很多方面,在孩子3~6岁期间,我们只要抓住最关键的几个习惯来培养就够了。

毫不夸张地说,良好的习惯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发展。

1.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孩子要培养的第一个好习惯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作息习惯、卫生习惯、运动习惯、物有定位习惯等等方面,这些习惯关乎到孩子一生的发展。

孩子在小时候如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他以后的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能够受益终身,而且好的生活习惯能够迁移到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现实中来看,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大都是潜在的差生。

而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通常是在孩子学龄之前培养的。

那么,我们要重点培养学龄前孩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般而言,我们要重点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事专注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主动思考的习惯、时间管理的习惯等等。

当孩子有了这些好习惯的基础,等到他们上学之后,就可以拓展到更多的习惯养成领域,往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

3.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习惯)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独立自主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

独立自主能力能否养成,和父母是否学会放手是息息相关的。

父母越是包办,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就越强,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就越是差。

在这方面,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凡是在孩子力所能及范围之内的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放手让孩子去做。

这才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习惯)的正确做法。

4. 培养孩子基本的礼节和社交能力

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孩子想要得到更好地发展,不仅要从小培养和学习、生活有关的能力,还要培养基本的礼节和社交能力。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除了要让孩子掌握一定的社交能力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孩子基本的礼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让孩子做个懂礼貌的人。

原因其实很简单,一个连基本礼节都不懂的孩子,是很难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好感。

这种礼节和社交能力当然不是在短期之内就能养成的,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培养过程。

我们要从小教会孩子学会常用的礼貌用语,见面会打招呼,举止要落落大方,热情待人等等。

现在春节快要到了,我们也可以利用带孩子走亲访友以及接待客人的机会,教给孩子基本的礼节和社交能力,让孩子从实践中掌握基本礼仪和有效的社交技巧。

这样孩子才能养成良好的做人品质,在人际交往中不怯场,大方得体,为自己在未来成长中打开更为广阔的圈子。

03 在孩子6岁前,我们要给孩子良好的示范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任的老师。学龄之前的孩子,尤其喜欢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

父母给出了怎么样的示范,孩子也就有样学样,成为像父母那样的人。

孩子在和父母朝夕相处中,很容易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家庭教育的最好方式,不是单纯性地给孩子讲大道理,而是父母给孩子良好的言传身教。

我们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先努力成为那样的人。换言之,我们家长先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孩子才有可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当然,这并不是说父母就一定要成为那样的人,而是给孩子表现出一个努力的姿态就够了,孩子自然是看在眼里,刻在心里。

结语

教育孩子要趁早、抓关键,不要等到孩子错失了教育良机,我们才病急乱投医,往往这时已经很难把孩子教好。

父母作为陪伴孩子成长的同行者,需要有长远的教育规划意识,包括知道在孩子各个年龄阶段,抓好他们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未来从容地面对各种不确定性的挑战,变得越来越优秀,和父母的期望值也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