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要求太高的感悟:并一定是件好事

发布时间:2023-01-20 分类:育儿知识 浏览量:73

对孩子要求太高的感悟:并一定是件好事插图-西米明天

每个父母都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想要让孩子的生活过得幸福而快乐,但如果在平时的陪伴和管教中,总是给孩子不断提出,超出其自身能力的“过高要求”,显然不会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因为这样的教育,虽然从一开始就抱着“为了孩子好”的目的,然而在父母监督执行的过程中,没有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兴趣意愿,更没有顾及到他的年龄、想法和能力,就只是简单粗暴而盲目功利地催促着孩子每天坚持努力。

如此一来,孩子的心里缺乏兴趣、动力和愉悦,自然也就不会在追求成绩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体味与理解到父母辛苦付出的不容易。

所以说,对孩子要求太高,或许真的不是一件好事。

首先,教育孩子,不能太功利。

比如有些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催着孩子学这个学那个,不是每天弹琴跳舞,就是每晚背书做题,理由都是“为了孩子好”,就不遗余力地陪在孩子身边,盯着他加班加点地耗费时间学习。

但是这样的教育设想,肯定是站不住脚的。

因为孩子学习任何一项知识和技能,最需要的不是父母愿意去付出和投资,而是孩子自身要有足够充沛的学习兴趣、欲望和动力。

再说了,不是每个孩子在十多年的勤学苦读以后,都能考上像清华北大这样的顶尖名校。

平心而论,即便是大多数孩子在父母的催促逼迫下,都愿意付出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最终能够通过中考和高考的筛选,顺利踏进大学校门的优秀学生,永远都只有少数人。

所以普通家庭的父母,在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时候,没必要太功利。

因为孩子的能力有差异、父母的水平有高下,家庭的状况也有差距,盲目让孩子一味地追求成绩、排名和名校,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其实并没有太多好处。

其次,教育孩子,不能太虚荣。

我发现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尤其是在选择课外培训班的时候,其实并不只是“为了孩子好”,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出于自身攀比和炫耀心理。

比如闺蜜或同事的孩子学了钢琴,那么自己家的孩子,不管你感不感兴趣,都得给我坐到钢琴前面,像模像样地学上几个月。

又比如邻居或好友的孩子报了昂贵的奥数班、英语班或是周末班,那么就算是家庭经济再吃紧,父母在教育上给孩子缺少的这一项支出,也一定要在投资学习的其他项目上找回来。

有时候甚至让你感觉,这些特别虚荣的父母,之所以在培养和提升孩子学习成绩的事情上特别愿意多花钱,好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虚荣心,炫耀所在家庭的经济条件。

像这样的教育方式,肯定让很多夫妻都是上班族,在教育支出上捉襟见肘的普通家庭的父母,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毕竟很多所谓清北名师的培训班,甚至是网课,在价格付费上,都是相当昂贵,让工薪家庭难以承受的。

可以说,这样的虚荣教育,对学生、父母和家庭来说,都是不堪重负的沉重压力。

最后,教育孩子,要实事求是。

因为现在的中小学生,身上已经背负了太多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而每个孩子从小就广泛接触和涉猎了数不胜数的网络资讯、视频和游戏,这就造成他们的性格兴趣和学习能力,彼此之间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和差异。

所以说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和理解孩子自身素质的现状,更要理解自己家孩子在求学和成长路上,不断遇到的错综复杂的千变万化。

一定要实事求是,切莫在陪伴和管教孩子的时候,掺杂太多的主观意愿和功利虚荣,以考试成绩来评判孩子,以上大学、考证书和找工作的结果,来作为对待孩子的态度与脸色的基准。

那么这样的“空想教育”,就是足以将孩子推到父母对立面的错误的教育方式。

总之,对孩子要求太高,肯定不是一件好事。

毕竟孩子在学习中的能力、兴趣和状态,都会随着年龄阶段的不同,而发生剧烈波动和变化,不可能只盯着成绩和结果,就能让孩子心悦诚服地勤学苦读。

因此父母教育孩子,既要注意方式方法,也要杜绝功利和虚荣,更要讲究实事求是,在尊重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和孩子站在一起,才能让孩子信心百倍地成长,而不是愈加痛苦地叛逆、厌学和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