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6~8岁的孩子逻辑思维培养

发布时间:2023-01-25 分类:育儿知识 浏览量:311

如何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6~8岁的孩子逻辑思维培养插图-西米明天

逻辑思维作为一种抽象的、理性的思维方式,更难习得。甚至会有一部分人终其一生,也无法获得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事实上,逻辑思维虽然很难习得,却并非无法习得。许多生活中常见的小游戏、数学中常见的题目,都可以使孩子的逻辑思维得到训练和提高。

针对小学一二年级(6~8岁)的孩子,要如何培养逻辑思维呢?

逻辑思维的5大基石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是一种合力。

针对6~8岁的孩子,让Ta一步到位地习得并熟练掌握逻辑思维,几乎是不可能的。

此时孩子逻辑思维的培养,仍旧处在奠基的阶段。我们要做的是帮Ta打好基础,落实好逻辑思维的5块基石,为日后进一步的提升做好准备。

1号基石——对常识的理解力

这是逻辑思维最大、最基础的一块基石。能够听懂、读懂别人的想法,才能有能力进行逻辑分析。

拿单双数这两个概念来说,10以内的单双数,这与其说是数学知识,不如说是生活常识。只有先了解常识、理解常识,才能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和表达。

再比如本周刚学习的逻辑推理“一一对应”的题型中,“A比医生体重重”,说明A不是医生。这就是一个常识,孩子第一次见可能想不到,但是老师一点拨,孩子就明白了。

2号基石——对规则的遵守

逻辑需要“合理”。某种程度上,规则就是一种“理”。不守规则的人,又可称为不讲理的人;不讲规则、不讲“理”,那么逻辑就更无从谈起。

比如本周课上玩的猜数、找宝藏的游戏,规则是回答“是”或“不是”。而有的小朋友问的是:在第几行啊?这就是没有理解规则,导致的逻辑缺失。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规则都是合理的。但只有先去遵守规则、了解规则,才有可能指出其中的不合理,才能通过逻辑思维的分析,进一步地优化规则,使它变得合理。

3号基石——分类

分类的本质,就是找到事物的共同特点进行归纳总结。这对于逻辑思维培养的基础作用不言而喻。

比如整理房间、垃圾分类,这都是最佳的培养孩子逻辑思维的时机。“生活中用得上”对于小朋友来说,可能是学习的最佳动力之一。

4号基石——有序

按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相当于突然发现了一团乱糟糟线团的线头,或者一卷胶带的开口。简而言之,“按顺序”可以是困难行动的第一步。

尤其是在枚举、假设、尝试的过程中,有序枚举、有序尝试、有序假设,成功的几率更高。这也是逻辑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5号基石——质疑与思考

很多大人不喜欢孩子“抬杠”,殊不知能抓住某件事的漏洞而进行“抬杠”,其实是逻辑能力很强的一种表现。在掌握、遵守规则之后,孩子如果能够找到规则的逻辑漏洞进行质疑,教育者应当予以鼓励。

比如我们学习单双数的时候,两个单数、两个双数相加减,结果都是双数。所以我们得出结论,一般情况下,东西买双份,价钱也是双数。

这时如果孩子提出质疑:那如果一支笔1.5元呢?甚至有小朋友说:那如果麦当劳冰淇淋5块钱两个呢?

两个问题都是孩子的质疑,并且有一定的逻辑和合理性,抓住了结论的小漏洞,都值得称赞。尤其第一个问题提的非常好,只不过是一年级,暂时不涉及小数,课堂上我们不考虑这个;第二个问题也没毛病,只不过我们不建议孩子频繁用特殊情况举反例,因为久而久之,比较容易“没朋友”。

不管是什么样的质疑,都不建议教育者用权威来打压。比如:我是你妈,你就得听我的!这就是一句典型的毫无逻辑的话。即使孩子质疑的时间、场合不当,也要跟孩子说明。比如:时间不够了,我们先解决这件事,你提的问题,我们回家再详细说,好吗?

其中3号基石“分类”和4号基石“有序”,是贯穿整个小学数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它们不仅是逻辑思维的基石,同时也有利于学习,更对孩子未来的生活、工作大有裨益。

培养与使用

“培养”某种能力与“使用”某种能力,是分不开的。思维方式的培养也是如此。

想要培养逻辑思维,就要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使用逻辑思维的场景,让Ta有机会“使用”,才谈得上“培养”。

比如我们曾经接触过的所有方格游戏——数独、数织、数方、聪明格、迷宫连线等,都是在创造既让孩子喜欢、又能使用逻辑思维的场景。

在这类游戏中,孩子们首先要理解“规则”,然后学习“有序”的方法,从而使用逻辑思维,同时培养和锻炼逻辑思维。

然而,这个过程非常难。正如我们在之前文章中所说的那样,有一部分小朋友会“偷懒”,使用直觉思维,使用“随意假设、尝试”的“方法”,而不是【有序】的方法。

这就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如何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6~8岁的孩子逻辑思维培养插图-1西米明天

如何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6~8岁的孩子逻辑思维培养插图-2西米明天

比如我们一年级第3讲玩过的迷宫连线,连线的前提是找到必须经过的格子。图中三个突破口是最基础的方法,尤其行列排除,是所有方格游戏、列表类问题都需要使用的一种思路。

而部分小朋友即使已经明白了方法和道理,还是喜欢直接“瞎连线”。

因为TA们觉得:

对错不重要,我先完成显得我厉害;

我不想检查,错了老师告诉我,一会老师讲完我再抄;

我有点害怕,新方法我会不会用啊……

在这种种压力的阻抗之下,孩子没有在这个场景中【使用】逻辑思维,那么【培养】逻辑思维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如何创建逻辑思维的“使用场景”?

课堂上的环境较严肃、时间也有限,孩子们的水平也不完全一致。想要更好地培养和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还需要我们在生活当中,更多地创建逻辑思维的使用场景。

对于孩子来说,做游戏是一个更加放松的场景。所以我们可以将逻辑思维的使用和培养,嵌入到生活小游戏中,让孩子边玩边用、边用边练。

场景1——猜数

规则:准备一副扑克牌,随即抽取1张牌,让对方通过提问猜出牌面,如:“比4大吗?”

可以有几个人轮番抽牌、提问,以提问次数少者为优胜。

进阶:可扩大数的范围,由出题人在范围内随意写一个数,另一个人猜。

作用:引导孩子学会倾听,学习【规则】,锻炼【有序】思考能力,使用排除法进行推理,最后总结归纳出更优的提问方案。

Tip:可引导孩子思考更优的提问方法,但不要直接告诉他。

场景2——隔3跳一跳

规则:由家人与孩子交替数数,每逢带3的数就跳过,直接说后面的那个数。

数到300为止,犯错最少的获胜。

进阶:跳3熟悉后,可更换其他数字,也可改变数数的上限,或增加更多需跳过的条件。

作用:锻炼孩子集中注意力,遵守游戏【规则】,观察数字规律并进行【分类】,提升数字敏感度和【有序】思想。

Tip:可适当装傻犯错,让孩子纠正家长,提升游戏趣味和锻炼机会。

场景3——自主分类

规则:给孩子一副扑克/一套积木,让他自己进行分类,分类规则由他自己制定,只要他能够说出合理的规则即可。

进阶:熟练后,可以让他分类整理自己的玩具、图书、衣物。

作用:让孩子学习制定【规则】,锻炼使用合理【有序】的行动方式,并练习【分类】的思想。

Tip:在孩子无从下手时,可以进行引导,但切忌限制规则方向,也不要批评孩子的分类方式,而是要予以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