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养育是什么意思:2种情况说明父母过度养育了

发布时间:2022-12-14 分类:育儿知识 浏览量:81

过度养育是什么意思:2种情况说明父母过度养育了插图-西米明天

养孩子可真累!

估计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确实现在养孩子和我们父母那一代养孩子有很大的区别,对比之下,现在的父母养孩子要投入大量的体力、脑力和财力,所以,大家会觉得格外累。

体力上的累,或许睡一觉就缓过来了,而且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体力上的消耗会逐渐减少。

心理上的累,却是一年接着一年,望不到头。

如果你有这样的感觉,并且越来越沉重,越来越累,那就需要停下来,仔细觉察一下自己有没有“过度养育”。

或许并不是孩子难养,而是父母过度养育,内耗了自己

我们不能否认有一部分孩子确实是“难养”,在气质类型分类中,确实有一类孩子是属于“难养型”,这类孩子的父母真的很累,如果没有科学系统的养育方法,会更累。

如果你的孩子不属于这种类型,也没有其他异常的情况(比如身体抱恙),带养起来依然非常累,可能真不是孩子的问题,得思考一下自己的养育方式,是不是过度了、大包大揽了。

比如以下这几种情况,就属于过度养育。

1、孩子自己能做到的事情,父母依然全力代劳

随着孩子长大,自己能做到的,不需要父母代劳的事情一定是越来越多的,这才是一个正常的趋势。

比如吃喝拉撒这些涉及生活自理能力的事情,一两岁的孩子独立吃饭有困难,尚且理解,因为精细动作、手眼协调、咀嚼能力确实不足,三、四岁还不能独立吃饭,需要父母喂饭的,妥妥的属于过度养育。

这种情况太多见了 ,在我接触的案例中,很多孩子四五岁了依然需要父母追着喂饭,不喂就不吃,这个年龄喂饭可不像一两岁那个时候好喂了,孩子会各种磨叽、拖延、父母得骂着催着才能勉强吃完一碗饭。

从加辅食到4岁,一天三顿饭,顿顿都要喂,父母能不累么?

明明是孩子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他自己可以做,但父母依然主动代劳,再叠加上其他的养育任务,心力交瘁。

2、总是担心孩子有危险、做不好、做不到

有一些父母,不是被养育孩子的真实活动累倒的,而是被自己脑海里幻想出来的各种危险吓倒的。

孩子想去沙坑玩,父母就开始担心,今天天气好,肯定很多小朋友都去沙坑玩,挤来挤去的,万一小朋友扬沙子怎么办,万一小朋友抢玩具怎么办,万一看不住孩子丢了怎么办。

孩子还没去玩呢,父母就已经设想了无数种可能会发生的危险。

仅仅只是可能会发生,并不是一定会发生,况且就算发生了,也是可以解决的啊。

孩子在游乐场,想要自己尝试一些从未玩过的项目,父母就开始担心,这个太高了,那个太快了,孩子肯定爬不上去,抓不牢,不行不行,孩子肯定搞不定。

孩子还没开始尝试呢,父母就已经预判了他做不好,做不到。

孩子从出生到长大要经历的未知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如果父母总是如此担忧,消极判断,心能不累嘛?

有些人会说,当父母的哪有不心累的,我们做父母的就应该为孩子遮风挡雨,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过度养育带来的弊端。

过度养育,感动的是父母,伤害的却是孩子

父母的担心、忧虑情绪传递给了孩子,让孩子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继而不敢去挑战和尝试,或者借着叛逆劲儿依然去做了但失败了,成为父母担忧的佐证:

你看,我早都说过不能这么做吧,这有危险吧,你还不信。

当那些“危险、冲突、失败”真的发生了,父母觉得自己很英明,孩子觉得原来我真的如父母所判断的那样,能力不足,我做不好这些事情的,我也应对不了冲突和失败的。

父母的过度代劳,大包大揽,把本应该属于孩子且他自己能做到的事情都扛在自己身上,最后得到的结果是:孩子懒惰、不负责任、没有内驱力。

上学迟到了,孩子怪父母没叫自己起床

工作不如意,孩子怪父母没能力没背景

总之一切错误都在外部环境和父母身上,和自己的行为没有任何一点关系。

曾任上海市建平中学的校长冯恩洪先生说:现在的孩子成长环境变了,营养上得到充分的保障,家务上得到全部的解脱,个人愿望得到成倍的满足,家长很善良,都希望孩子少吃苦。

是啊,父母竭尽所能地替孩子扛起一片天,但却忘了考虑,当自己扛不动的时候,谁来给孩子扛?

对于普通工薪家庭来说,给孩子兜底整个人生的能力是很弱的,父母陪伴孩子走一段路后就得放手了。

养孩子的正确趋势,应该是逐渐放松,逐渐放手,越来越轻松才对

1、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抓住每个年龄段发展的主线任务

如果父母能基本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就能够从一个宏观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长,掌握一个基本的规律:孩子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和需求,我们只要把这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抓住了就行。

用一个时下新鲜的词来说就是“主线任务”,不需要把所有的目标和任务都放在一个时间段,这也要操心,那也要抓紧, 父母会压力巨大,无比焦虑。

比如学龄前的主线任务是语言、运动、情绪、自我意识,规则意识、安全感、社交、吃喝拉撒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在把这些主线任务搞定的前提下,有余力的话,再开展一些副线任务,比如:英语启蒙、数感培养等。

养育孩子的任务得有主次、先后、缓急之分,以便家长把原本就不怎么多的精力最大化利用,如何分辨呢?学习,学最基础的儿童心理学。

凡是多少懂点儿童心理学的父母,养娃一定比啥也不懂还贼爱鸡娃的父母轻松。

2、敢于放权给孩子,用信任代替质疑

什么样的父母养娃最累?想得很多、做得很多、啥都要管的保姆式父母最累。

这类父母以保护孩子为旗帜,将所有和孩子相关的事情都揽到自己这里,这件事情该不该做、能不能做、做了有什么风险、不做有什么好处、如何避免失败、怎样才能成功,父母都得把关,审批。

看起来是帮助孩子,害怕孩子走弯路,其实是对孩子的不信任,总认为以孩子那少得可怜的认知能力和人生经验,是没有办法做出正确的决断的,是要犯错的。

可是,那些父母认为的正确,就是真的正确吗?

不敢放权给孩子,最终导致父母超负荷工作,孩子失去自主选择、自主决断的独立能力。

所以,养孩子要想轻松,其底层逻辑是,逐步的,把原本属于孩子的事情一点点交给孩子去做,借此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

从手把手,过渡到搭把手,最后实现放开手。

哪些权利是需要放给孩子的呢?和自我意识发展相关的选择权、决定权、计划安排的权利、承担责任的权利

比如:今天玩什么游戏,如何玩游戏,这顿饭孩子想吃多少,选哪本书看,和哪个小朋友玩,买哪个玩具,穿哪件衣服等等。

这些事情,很小,却很容易因为惹毛父母而被剥夺。

3、父母做自己的事情,发展自己的爱好

当父母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的时候,就如同拿着一个放大镜在看孩子,优点被放大的同时,暂时做不好的地方也会被放大数倍。

这就会出问题了,父母总是在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并寄予很严格的要求和很高的标准,发现一个做不好的地方,就立刻警惕起来,一顿头脑风暴:

这个行为是不是要纠正?如果现在不纠正会不会以后就掰不过来了?孩子怎么隔几分钟就动一下,坐不住,不专注,是不是有多动症?孩子怎么总在自己玩,是不是社交能力有问题?

要知道,有些行为,如果父母不去过度关注它,就不会成为问题。

所以,要想养娃轻松,父母需要把放在孩子身上的注意力拿回来一些给自己做自己爱做的事情吧,发展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充实起来

当你沉浸在自己的事情中(玩手机除外)孩子也会在一边沉浸在他自己的事情里。

各自安好,安静平和,放松愉悦,这种氛围会同时滋养着父母和孩子。

更重要的是,当你专心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孩子也获得了不被打扰的空间和自由,成为他走向独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