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发展:两极分化严重师资力量薄弱
分类:自闭症专题
孤独症儿童核心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刻板重复行为、认知障碍等导致他们如今的教学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孤独症儿童仅有一些直观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很弱。在陌生的事物面前,孤独症儿童会产生排斥心理,从而疏远数学教育。在上课的过程中,孤独症儿童还会离开座位、奔跑,严重时会干扰课堂秩序,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孤独症儿童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我国目前对孤独症儿童的重视程度仅限于临床,尚未建立专门的教育机构,只能让孤独症儿童与培智生一起学习,采用同步教学的方法。这就会导致基础好的学生会越学越自信,基础不好的学生会丧失自信,导致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孤独症儿童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影响了孤独症儿童教育的发展。孤独症儿童进入学校后,由于没有专业的教师进行辅导,使得他们无法接受到应有的教育。由于师资力量薄弱,部分学校难以开展孤独症儿童教育,大多是把孤独症儿童和发育障碍儿童放在一起进行教学。
面对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儿童被确诊,这个群体需要更多的力量去了解和支持他们。目前孤独症儿童教育宣传大多是基于媒体,其影响力远远不够,很多人都不知道孤独症的存在,也不知道孤独症儿童对教育的渴望。
为改变这种局面,政府应将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列入议事日程,加强孤独症儿童教育力度,让全社会都了解和关注孤独症儿童,支持孤独症儿童教育。观念决定行为,只有让大众认识到孤独症儿童教育的重要性,才能改变人们对孤独症儿童的排斥与歧视,真正接受和关心孤独症儿童,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和数学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教师是孤独症儿童教育质量的保证。只有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孤独症儿童才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作为特殊教育的教师,要努力学习特殊教育知识,掌握特殊教育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其次要建立个别化教育制度,个别化教育是指以孤独症儿童个性为根本,以孤独症儿童为中心,关注每个孤独症儿童潜能和个性化发展的教育。个别化教育是教育的新形式和新模式,其比传统教育具有更多优势、更大灵活性,可以对不同的时间、地点,内容的深度、广度等方面进行自由的选择。
最后要采用结构化教学法,结构化教学法是一种适应孤独症儿童特点的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图片、影像、数字和文字等直观的方式,呈现学习内容和学习步骤,从而使孤独症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接受。结构化教学,首先接纳了孤独症儿童的学习特征和认识上的不足,帮助他们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采用结构化教学法,能够使孤独症儿童更好地了解学习环境,并能使他们专注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