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书籍《自驱型成长》:让孩子变得更自律

发布时间:2023-01-16 分类:育儿知识 浏览量:68

《自驱型成长: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

育儿书籍《自驱型成长》:让孩子变得更自律插图-西米明天

推荐指数:★★★★

作者:威廉·斯蒂克斯鲁德/奈德·约翰逊

译者:叶壮

内容简介:本书以控制感为主线,用一个个小故事来告诉我们何为控制感。如果想要让孩子自律,必须把控制权还给他们。缺乏控制感的孩子,会产生压力,从而引发焦虑。好的控制感,可以帮助孩子获得更好的成绩、更健康的身体、拥有更好的抗压能力。

类型:育儿

阅读时长:8小时

本书评论: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每一家都有自己的难点。如果你还在为了孩子的各种问题而焦虑,那就好好看一下这本书。这是一本可以改变家庭的书,让父母和孩子远离作业大战,改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正向成长。

我的总结:

什么是自律?

自律是自我驱动,就像给人生安装了一台永动机。

“自律”和“听话”、“守规矩”有何不同?

“听话”,听的是家长说的话。

“守规矩”,守的是社会定下的规矩。

但是“自律”,是自己听自己的话,自己守自己的规矩。

听话,意味着父母说什么,孩子做什么。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情感,有的只是父母的命令。作为家长,我们要的真的是这样一个听话的孩子吗?

守规矩,意味着父母定下的家规,学校定下的校规,老师定下的班规,孩子都要一一遵守。连同社会上的规矩,别人说不行的,孩子就不能做,别人说大家都这样,孩子就要照做。随大流的结果是什么?孩子永远活在别人的阴影下,我们看见的只是别人的影子,而不是自己的孩子。

自律的孩子会自己告诉自己今天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会给自己定下规矩,几点学习、几点睡觉;如果要完成一个目标,自己需要做哪些准备、需要几天完成、每个时间段应该分配什么样的小任务。

而我们要做的,是帮孩子自己激励自己,并让他们察觉,他们身上总有一些能影响世界的重要东西。我们要帮助孩子学会运营自己的生活,并努力去赋予生活意义,掌控自己的人生。

控制感对孩子有多重要?

自我控制感,对孩子来说,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决定未来的道路。有的家长会反驳,孩子还什么都不懂,他真的知道自己以后的路是什么样的吗?万一他走歪了怎么办?

首先,一个孩子如果走上歧途,那他的心里一定存在着压力,所以他才会想要用特殊的方式来反抗。比如,做父母不让做的事情,做社会不让做的事情。如果他没有长期受到毒性压力的危害,那么也许他就不会走上歪路。

自我控制感可以给孩子带来什么好处?更好的身体状况、更少地依赖酒精、寿命更长、压力更小、更积极的情绪感受、更高水平的内驱力、更强大的自控力、更好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增强他未来的职业成就。

如果孩子没有自我控制感,会发生什么?孩子会感到无能为力和不知所措,更为被动与顺从。可能会变得焦虑,且爱发脾气,甚至还会自暴自弃。在整个学习生涯中,孩子都会觉得无助、混乱,会害怕考砸,但越是害怕越容易考砸,最后进入恶性循环中。

所以,控制感对孩子真的很重要。

作为父母,如何把控制权交给孩子?

(1)设定明确的目标

给孩子设定一个目标,而且要可视化,可以用照片、图画、文字等方式。让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需要达到的结果是什么?

(2)理解大脑的基本功能

我们可以试图让孩子去了解大脑中的基本功能,这样孩子就会知道他为什么会感到生气、为什么会紧张。而当一个孩子理解了他脑子里正在发生的事情时,他就能更自控,行为更得当,表现更优异。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可以用动画、绘本、比喻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大脑的功能。

(3)练习备选计划思维

通往成功的道路不该只有一条。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这一点。当孩子需要达到或完成一个目标时,我们可以让他想一想是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如果没有成功达到,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要让孩子和自己知道,哪怕首选计划不能顺利达成,那也不是世界末日。

(4)带着同情心与自己交谈

如果孩子总是自怨自艾,说一些贬低自己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这样引导孩子:首先,告诉孩子当爸爸妈妈遇到同样的情况时,我们是怎么做的;然后,让孩子同自己对话,把自己当成是最好的朋友来支持自己,“XX,你能做到的。”

(5)练习重构问题

如果孩子感受到焦虑,在没有练习重构前,他们会把焦虑认为是一种威胁。但如果能帮他换一种思考方式,那么焦虑会变成一种心流。试试把“我不得不”换成“我想要”,告诉他“这玩意挺烦人,但它并不可怕”或“这是个挫折,但它不是灾难”这样的话。

(6)动起来,多玩耍

运动对大脑和身体都有很大的益处。它可以增加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从而保障人的心智稳定,让人们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保持警觉以及心态平静。如果学生在学校课程中加入大量的锻炼,其学习成绩会显著提高。年龄更小的孩子,那就让他多玩耍吧。玩耍能够让孩子强化他们的小脑,并学着掌控他们自己的世界。

父母如何放下自己的焦虑?

大部分的家长都害怕放手,那么我们就从最基本的入手。

首先,在孩子身上采用以下这三条规则:

(1)“你特别懂你自己,你可是自己的专家。”

(2)“你脖子上长着你自己的脑袋。”

(3)“你想要让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条不紊。”

要想教给孩子这样的观念,首先我们自己要相信它们:“这事你说了算,我相信你有能力对自己的生活做出明智的决定,就算不那么明智,你也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很关键的一点是,我们不能光跟孩子这么讲,还要真正地实践说过的话。有时我们会觉得他们的决定真的挺不靠谱,但除非他们已经离谱到一定程度,否则我们还是建议尊重孩子的决定。

其次,我们要在孩子面前保持平静。

压力是会传染的。在我们的前额皮质中有一种名叫镜像神经元的东西,它能够模仿一个人所看到的事物,包括共情能力在内。压力带来的焦虑也是一种情绪,所以当父母感受到焦虑的时候,孩子也会感受到焦虑。

如果你以为可以向孩子隐瞒你的焦虑,那就是在自欺欺人。尽管我们刻意表现出另一种表情,但脸上还是会流露出不能自控的表情。孩子还是会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焦虑。

对于一些敏感的孩子来说,周围的人一旦生气,就会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好、自己有做错的地方。

所以想要解除孩子的焦虑,就先要让自己保持平静。

如何培养孩子的积极性?

(1) 正确的心态

激发孩子的“成长心态”,赞扬孩子的努力和想到的点子,而不要表扬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比如,要说“你有这样的好奇心,爸爸觉得很棒”而非“你好聪明”;要说“你努力筹备考试,我都看在眼里”而非“这次考得真不赖!”

(2) 自主性、胜任力和归属感

激励孩子(或成年人)的最好方法,就是给他们的控制感提供支持。也就是说,在下达任务的时候,要解释为什么要做这个任务,并在执行任务时尽可能多地给个人提供自由的选择,这比奖励或惩罚都能激发出更强烈的动力。

然后,还要发展孩子的胜任力。我们可以和孩子这样说:“你的科学课学得非常努力,就算没拿到你期待的成绩,我也依然为你感到骄傲。我想咱们都知道,你每天都在进步,而且离目标也越来越近了。”

最后,是让孩子有归属感。归属感指的是在个人与他人之间,有一种能让人感到关爱的纽带。比如孩子会因为某个老师的关心而喜欢上某个学科。而我们和孩子之间的纽带,就在于我们关心的是孩子本身,还是他的分数。我们需要让孩子明白的是,父母不会因为他考得不好,就对他失望,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

(3) 处于最佳水平的多巴胺

我们要让孩子产生足够多的多巴胺。因为多巴胺能激活大脑,并使之活跃起来,那孩子做起事情来就会更积极。那么该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多巴胺系统呢?答案非常简单:鼓励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努力。

(4) 心流

想引导孩子做你觉得他该做的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给他空间去做他想做的事情。当孩子专注于他们热爱且有一定挑战性的事物时,会进入一种被称为“心流”的状态,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注意力也高度集中,但并不会感到有压力。

如何增强控制感?

答案是:睡眠

缺觉会给身体、情绪、学习、健康带来很多的坏处。缺觉与慢性压力对身心产生的影响是非常相似的。当我们好好睡上一觉之后,每个人都会体验到更强的控制感。因为睡眠可以优化大脑和身体的机能。如果没有睡眠,人就会陷入恶性循环。而睡眠不足,就会导致孩子的控制感减弱,而越累,就越难爬上床去睡觉。给孩子定下睡眠计划,保证他一周的睡眠时间都是充足的,这对增强孩子的控制感是大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