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在模仿中提升
1、能够模仿成人的手部动作(如拍手、挥手、握拳等)。
与孩子面对面而坐,说“拍手”看孩子是否有动作。
如果他不执行指令或者在做别的事情,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或声音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与老师保持目光对视,说“拍手”然后做出相应的动作,然后再说“拍手”,并辅助孩子做出相应的动作,重复练习。
直到孩子可以独立完成。并且做到无论何时何地孩子都可以对这一指令有反应,说明孩子已经理解。
2、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叫孩子的名字**(而不是宝宝),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观察孩子在听到呼叫后的反应,如果完全没有反应,则要遵循以下步骤进行训练。
与孩子面对面坐(近距离),在呼叫他的名字后,吸引孩子与呼叫者保持目光注视,重复练习,在孩子做出正确反应后,要给予奖励。通过呼之应答的练习,使孩子眼神的互动及听觉理解能力得到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在给孩子练习的过程中,家长切忌流露出焦躁和失望的情绪。一旦有应答(即使只有嘴型或不标准),我们要立即进行强化,给予奖励。当孩子对于面对面的呼叫有反应能力后,可以逐步加大与孩子之间的距离,甚至在另一个房间呼叫。
对孩子的正确反应一定要有夸奖,最佳的反应是孩子听到呼叫后不仅有应答,而且能走过来。
变换呼叫者,当孩子对老师的呼叫有反应能力时,可以让其他老师或亲友参与进来,直至孩子对任何人的呼叫都有反应的能力。
02
在理解中提升
在教孩子认识事物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实物、图卡、照片、演示这些直观的手段让儿童了解每个词所代表的意义,同时也积累直观的经验。
使儿童获得关于这种水果的丰富的感性经验并以同样的方法教会儿童去辨别不同的水果。
03
在认知中提升
教孩子一个概念时,要把同一概念呈现的不同形态告诉儿童,以便他能去区别、辨别出事物非本质的特征,而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
例如教“杯子”这个概念,首先可以一一教给孩子去认识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材料的各式各样的杯子,然后逐渐的去掉非本质的属性(颜色、形状、材料),最后抽出杯子是盛饮料或其他液体的器具这一本质属性,使他们知道:凡是用来盛饮料或其他液体的圆柱状或下部略细的器具都可以叫做杯子。
在建立杯子这个概念的认知过程中,孩子也大大地丰富了他关于杯子的理解性词汇,同时抽象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