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行为管理:孩子哼哼唧唧时如何干预训练
发布时间:2024-04-24 分类:情绪行为 浏览量:262
许多自闭症孩子在独自玩耍时,会表现出特定的行为,如旋转瓶盖、随意翻书或敲打积木,同时嘴里发出“哼哼唧唧”的声音。这种行为对家长和特殊教育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以下是针对这种行为的一些干预训练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自闭症孩子的“哼哼唧唧”行为往往是为了吸引注意或者是自我刺激。为了确定行为的功能,家长可以在孩子独自玩耍时靠近他们,观察孩子是否会在父母旁边继续发出声音,如果孩子不看父母,继续专注于自己的活动,那么这种行为很可能是自我刺激而非寻求关注。
基于这个理解,我们可以制定以下行为管理方案:
1. 关注自我刺激行为的频率
如果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发生频率较高,我们需要重视这个问题。仅仅找到替代行为,如听儿歌歌词,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这种刺激来源于孩子的身体本身,单纯的言语制止无法消除。我们需要提高孩子的个人能力,让他们更多地关注外界环境和事物,拓宽兴趣面和沟通渠道,从而有效减少自我刺激行为。
2. 教授孩子功能性玩耍
许多自闭症孩子在玩耍时只会停留在感官刺激的层面,如旋转瓶盖、敲打积木、随意翻书,而不会进行功能性玩耍。对于这类孩子,我们应该教授他们如何功能性地玩耍玩具。可以先从操作性玩具开始,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孩子小手肌肉的力量和灵活度,提高手眼协调能力,还能教会他们功能性玩耍的技能。一旦孩子学会了功能性玩耍,他们就会减少对无意义感官刺激的追求,从而减少“哼哼唧唧”的行为。
通过上述干预训练,我们可以帮助自闭症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减少无意义的自我刺激,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交活动。这需要家长和特教老师的耐心指导和支持,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逐渐学会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