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行为刻板是什么意思(孩子克服重复刻板行为的3种方法)

发布时间:2022-10-25 分类:自闭症专题 浏览量:194

孩子行为刻板是什么意思(孩子克服重复刻板行为的3种方法)插图-西米明天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健健康康的成长,但是事与愿违,很多情况都出乎人的预料。前不久我们了解到一个新的学术名词,即重复刻板行为,什么是刻板行为呢?顾名思义是指没有明显目的且以固定频率反复重复的行为。

邻居家的小孩儿是一个看起来与众不同的孩子,从小便有自闭症,似乎总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平日里这个孩子的常见反应便是不停地重复某件事情,这件事情看起来毫无意义,但是他却重复的乐在其中。

这便是典型的重复刻板行为表现,众所周知,重复刻板行为是自闭症障碍的核心缺陷之一,也是最难克服的缺陷,根据研究发现,80%以上的自闭儿童都会出现刻板行为,而这些行为也会随着年龄的变化体现出不同的特征。

“重复刻板行为”分为哪几类

1、毫无目的的运动

重复刻板行为最常见的反应便是明显的进行毫无目的的运动或者重复性动作,最常见的行为表现是拍手和摇头晃脑,这个过程中这些重复性动作对孩子而言并没有什么深层含义,只是孩子的一种重复性行为。

2、强迫性行为

刻板行为还表现在孩子对规律的强迫性上,他们似乎在坚定着某种特别的规律,并且强行按照这个规律去完成接下来的事情,日常生活中孩子的常见反应是将一些物品按照特定的顺序来摆放,一旦违反他们内心的规律便会发生较强的反应。

3、自我伤害行为

自我伤害行为也是刻板行为的常见表现,一些孩子会用同一种方式来伤害自己,并且是重复的伤害,常见表现有撞击头部或者啃咬自己的手臂等等,这个过程中他们似乎感觉不到疼痛,只是在麻痹的重复行为。

我们需要明白刻板行为是孩子无意识的习惯性行为,和正常行为有着明显区别,也许一些孩子善于重复性做事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是孩子自发的,并且主动的有目的的重复性行为,这并不是刻板行为,正确看待重复刻板行为,并且需要认识到这种行为给孩子带来的严重影响。

“重复刻板行为”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

1、干扰孩子日常活动

众所周知,重复刻板行为会导致孩子无限重复一些毫无意义毫无目的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似乎全身心投入,但是却没有什么本质意义,对他们来说也没有什么优化作用,如果长此以往必然会给孩子带来严重影响。精神病学手册里曾经对这种行为进行过阐述,他表示这种重复性行为会严重干扰一个人的日常行为活动。

2、绝望感

因为孩子会按照一种特定的规律来对自己生活进行安排,一旦有一点小差错,孩子变为陷入绝望之中。国外有一个相关事例,一个孩子不能够接受自己的早餐和上有图案的变化,或者是上学过程中公交车的路线变化,一旦这些东西发生了一点变化,他便会一天都陷入难过情绪之中。美国精神病学家曾经对此进行过阐述,他表示当孩子的行为受焦虑或者是渴望的控制时,很少人可以破坏这种现象,但是一旦周遭生活发生一丁点变化,便会让孩子陷入绝望之中。

3、内心压力

事实上刻板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以及正常的生活状态,因为他们总会强迫自己去做某些事情,或者是重复的去做一些无意义事情,这无疑不是困难的,孩子十分容易在强迫自己的过程中对自己造成伤害,而心理压力也是必然会产生的存在。

那么刻板行为能够被治疗吗?其实是完全可以的,根据研究表明,经过训练的孩子刻板行为会变得越来越少,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的刻板行为都需要去校正,在不影响孩子个人本身生活的前提下,父母适当进行引导即可。

孩子出现“刻板行为”,家伙该如何帮娃改善

1、从干预一个到干预多个

在孩子的生活中,他们必然会出现多种多样的刻板性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该做的不是一把抓,而是应该从单个攻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等待孩子抵达一定的接受程度之后再进行多个干预,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却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是面对孩子刻板行为最好的抑制方式。

2、发现孩子的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并且积极培养孩子的兴趣发展,把孩子的时间充分安排起来,减少孩子无所事事的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孩子刻板行为的活动时间,让孩子有事情工作,并且把随时间很好的利用起来,不仅有助于刻板行为的纠正,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兴趣发展,从而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

3、锻炼耐力

很多情况下孩子的刻板规矩行为其实是一种被迫是选择,如果想要纠正这种刻板行为,家长就要锻炼孩子的耐力,让孩子学会接受生活中的各种变化,也许一开始孩子对这种得不到或者是无法达到自己预期的事情感到焦躁,但久而久之孩子便会适应,随着孩子适应能力的发展,家长可以逐渐增长切入时间,逐步锻炼孩子的耐力,也有助于孩子的应对能力。

很多情况下,父母看来较为刻板的行为,其实是可以与孩子进行实际沟通的,我们需要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并且理解孩子当下行为背后的原因所在,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刻板行为,如果孩子当下的重复行为的确毫无意义,并且并非出于自己本意的话,那么家长一定要尽快带着孩子去相关机构进行专业评估,提早干预提前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