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从“快速”疗法,不如家长的爱与陪伴

发布时间:2022-03-10 分类:育儿知识自闭症专题 浏览量:112

盲从“快速”疗法,不如家长的爱与陪伴插图-西米明天

“评估专家说,你们错过了2—5岁这段最佳干预、治疗时机。所以,我们必须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

如果说,“与时间赛跑”还只是一种心情、一种态度,那么学过自闭症的课程之后,这种心情和态度,就要化为实际行动了。

通过不停的学习,对自闭症以及针对自闭症的种种康复训练理论和方法有了充分的了解,于是决定把提高孩子的语言、社会交往能力作为突破口,以家庭为主,协同学校及家庭训练师,打一场攻坚战、持久战。

“真正为孩子打拼,是花时间陪孩子成长,花时间学习,琢磨、研究怎样陪孩子成长。尤其是在他最为需要你陪伴的这段时间(0—10岁)。”郭延庆曾这么说。

也确实如郭延庆医生所言,花了15年陪伴,将被判为终生无法与人正常沟通、交流的自闭症男孩,可以康复成了一个生活独立、特别能干的帅小伙。

“这不是奇迹,每个家长都可以做到,孩子在被评估为自闭症时,他的情况比一般孩子都严重,但是现在他有工作有爱好有收入,所以你们不要感觉到没有希望,关键是你们愿不愿意去努力花时间和精力去帮助孩子。”

捷径是最大的弯路

格拉德威尔《异类》提出了“一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如果每天训练6小时,一周训练5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8年。那把一个严重的自闭症谱系孩子训练到普通孩子的水平,8年不够,15年足够吗?

邹小兵就认为,如果家长每天一对一、面对面地训练孩子四到六个小时或者以上,坚持半年,便可初见成效。而这个强度,在绝大多数机构里是达不到的

家庭训练既可以像机构训练那样,在特定的时间内对孩子进行结构化教育、应用行为分析或人际关系等训练,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教导。而且它并不需要特别的条件,因为其训练内容并不复杂,一般家长都能应对。它只需要三个前提:家长的爱、时间和方法。

当然,没人敢打包票说15年的训练一定能把一个严重的自闭症谱系孩子变成一个普通孩子,但可以肯定地说,没有持久的训练,这个严重的自闭症谱系孩子肯定没机会变得更好。

一切速成都是耍流氓,捷径是最大的弯路,家长们请放下内心的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