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创伤疗愈书籍推荐:《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

发布时间:2023-01-17 分类:育儿书籍 浏览量:123

儿童创伤疗愈书籍推荐:《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插图-西米明天

心理创伤疗愈我们会讲三本书《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身体从未忘记》、《你经历了什么?》。

今天讲的是这本《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书名很长,本书的英文名是《supernormal》。为什么叫supernormal呢?

本书先给出了一个调查结果,数据显示,有75%的人曾经历过童年创伤。而这些经历对于经历者的影响是持续的,会影响他们成年后的性格、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社交以及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

除了少数人有条件主动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大多数人即便长大成人,依然将童年遭受的黑暗当作自己秘不可宣的隐私,不能与人言说,甚至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他们只能在别人无法看到的地方,悄悄与之搏斗。而这些人当中,有些人获得了惊人的成功,这本书将他们称作“超级常人”,也就是“supernormal”。

作者梅格·杰伊博士,作为一名心理学家,结合自己经手的案例故事,剖析了这些“超级常人”是如何应对童年创伤对自己的影响的。梅格博士在书中指出,战胜创伤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即使是那些“超级常人”一路走来也是充满了各种艰辛,但尽管如此,只要我们对未来怀有积极预期并为之努力,辅以有效的应对方法,我们终将可以爬出童年创伤的泥潭。

想要听这些故事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童年创伤。童年创伤一般分成四类:

第一类,不稳定的家庭环境:

来自父母的家庭暴力:1、直接的身体虐待;2、60%的家庭暴力和30%的儿童虐待案件发生在父母酗酒的状态下;3、精神与情感虐待;4、父母离婚;5、童年经历过父母离婚的孩子,出现情绪或行为上的障碍概率更高;6、父母离婚后,儿童的经济状况普遍更糟糕;7、目睹父母间的暴力行为;8、孤儿状态:失去父母任意一方。

来自兄弟姐妹的家庭暴力:1、兄弟姐妹间的性侵;2、兄弟姐妹间的暴力行为;3、兄弟姐妹间的攻击是最常见的家庭暴力形式;1/3的儿童遭到过兄弟姐妹的拳打脚踢、猛推、牙咬等攻击。

被其他人影响的正常生活:有需要照顾的兄弟姐妹,从而被影响正常生活;由于父母被监禁而导致子女无法得到正常照顾。

第二类,儿童性虐待:

大多数的性侵来自于熟人,性侵受害者最集中的年龄为14岁。

第三类,校园霸凌:

大约有1/3的孩子在18岁前会遭遇欺凌,25%的受欺凌儿童遭受语言攻击欺凌

第四类,叛逆、使用毒品等:

青少年反常行为往往在发出求救信号。

这四类中和我们比较相关的是家庭环境和校园霸凌。家庭教育引起的儿童创伤我觉得我们80后后会有一些,毕竟那个年代我们的父母教育我们的方式都不太友好。

而就像前面说的儿童创伤会引起我们的精神和行为上的问题,虽然成年后我们似乎记不起儿时的创伤,但是那些事情会引起我们有不好的习惯和反应,影响我们的人生。

而那些supernormal,往往有激发起了应对这些逆境的复原力。复原力指一个人面对逆境、创伤、悲剧或持续不断的重大压力时,能够表现出的强大的自我适应能力。复原力的深度解析我放在《你经历了什么?》这本书中。那些激发起复原力的人最终变成了supernormal,他们是如何转变的就是接下来的部分。

那些supernormal是如何抵御伤害的?

1、战斗

故事是讲一个叫保罗的孩子每天被人欺负,终于有一天他受了重伤。她的母亲为他深深得哭泣,这时候他激发出了愤怒的情绪,以往保罗对别人的欺负都是无感的,而这次他决定战斗。然后他开始跑步和学习巴西柔术,最后他应对了校园霸凌,在毕业后加入了海军陆战队,并在海军陆战队成为了出色的军官。

这个故事看似简单,但是保罗在应对逆境的时候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磨练自己,这是大多数人做不到的。愤怒是个很有力量的情绪,我在30+的年纪慢慢忘记愤怒的感觉,我觉得良性的能激发斗志的愤怒也是很有必要的。

2、逃跑

第二个故事讲了一个叫玛拉的小女孩。她的母亲是个精神病患者,所以她从小的生活状态就是在随时母亲会发神经的状态下。她学会了一种方法叫做“冥想逃避”。也就是通过想象脱离现实。这是孩子很无力的自我解救的方法。玛拉后来学会了逃避她的母亲,去图书馆,参加社会活动等,最终考上了常春藤盟校。

这种方法有不好的点就是过度依赖“冥想逃避”有患妄想症的风险。而很多有名的文学作品就是通过逃避现实产生的,比如《哈利波特》《死亡之书(克苏鲁神话)》等。

3、警觉(察言观色)

第三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杰西,她有一个恐怖的姐姐,从小欺负她。她的姐姐情绪化很严重,好起来很好,坏起来就会揍他。在长时间的折磨下,她练就了一种察言观色的能力。当她的姐姐一进家门她就知道该如何应对。就在这种环境下她的洞察力异于常人。最终因为她异于常人的洞察力,她进入到大型的商业资讯公司。

父母吵架的孩子往往比家庭和睦的孩子更会察言观色,而这种环境造就的能力是正常家庭的孩子无法习得的。弊端就是长期承受压力会对杏仁核造成永久性伤害,杰西就变先出无法深度睡眠,时刻警觉的状态。

4、超人(自我控制)

第四个故事的主人公伊丽莎白,他有一个患病的哥哥,他的哥哥有精神问题,无法控制自己,以至于他的父母只能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给她的哥哥。她始终有一种失落感,因为完全不会关注。直到有一天,她在学校的大礼堂表演钢琴,同时他的父母带着他的哥哥来了,结果他的哥哥在他演奏的时候犯病了,搞砸了她的演奏。伊丽莎白很崩溃,就和父母沟通。父母问她“如果两只小狗,你不得已要抛弃一只,你会抛弃正常的那只还是生病的那只?”父母说“我们会抛弃更乖的那只,至少他会有人喜欢。”最后你的母亲说“你是幸运的,至少你能控制自己。”从此伊丽莎白理解了父母的用心,并且他开始修炼自控力,最终她考上了名校并且终身照顾她患病的哥哥。

我作为一个30+的人来看,越早自律的人越能得到复利的眷顾。有时候在想如果我十几岁就开始自律我会变成什么样子,这就是自控力的力量,我们越早意识到就能越早成为supernormal。

5、孤儿(取悦他人)

第五个故事的主人公娜迪娅,她的双亲在她大一的时候在一场超市抢劫中身亡。娜迪娅就变得非常的孤独,但是她不得不坚强起来,之后她变得非常善于融入别人的社交圈中,尤其是中年女性。作者发现之后就问她,你是不是把他们假想成你的母亲。娜迪娅回应确实如此。最后作者帮助娜迪娅,让她从寻找母亲的状态转变成为一位成功母亲的状态。

取悦他人和上面的警觉有点相似,都是对环境做出应对,而警觉是警惕那些可能发生的事情,而取悦他人更多的是共情的能力。我们变单亲家庭的朋友要么极度孤立,要么就是有很强的的社交能力。这似乎是普遍现象。

6、面具(假想人格)

第六个故事的主人公玛莎,她遭遇的情况是父母离异。她的母亲用她向有钱的父亲勒索,并且要求孩子变成她想要的样子。玛莎在遭遇母亲的打骂的同时,她意识到只要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候表演成母亲想要的样子就可以了。她就这样学会了和谁在一起就变成他们想要的样子就可以了,最终她成为了著名的演员。但是她面临的问题是她始终找不到自己的真正想变成是怎么样的人。

我们这代人很多都会有变成他人喜欢的样子的情况,尤其是变成父母想要的样子。我有10年时间就是在努力变成父母想要的样子。现在回看不可思议,因为那个时候作为人的需求没有被满足,这可能是最低的需求了,也就是自我的需求。

玛莎通过把假想人格变成使自己成为supernormal的技能是很棒的方法。但是失去自我是很可悲的事情,可以的话我希望所有带上面具的人都能找回自己真实的自我。

7、疏离(远离人群)

第七个故事的主人公米歇尔,她被自己的马术老师威胁和侵犯,直到他去上大学之后还是有心理阴影。这件事情对米歇尔造成一种疏离感,或者说普遍觉得自己与他人隔绝开了。当不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之后,我们会主动远离那些没有遭遇过类似困难的人,因为我们总觉得自己处于一种非同寻常的环境中,感到孤立和孤独,无法将自己的经历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经历联系起来,也无法与那些生活正常的人联系起来。

很多人无法正常融入人群的原因就是这种疏离感,我相信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感受。很可能是童年某些事情发生之后引起的。

疏离是一种正常的防御机制,这会使我们面的敏感以应对不好的事情。可同时疏离也会带给我们多虑的状态。

8、反英雄(英雄主义)

第八个故事的主人公薇拉,她的家庭非常的糟糕,母亲吸毒,不去管她。而她在曾经染上过毒瘾,有过很糜烂的生活。但是最终她决心不要成为想她母亲这样的人,然后她努力拼搏每一天。靠着拼搏和奋斗改变了自己的道路成为了supernormal。

本章的名字取做“反英雄”并不是说反对英雄主义,而是在我们就算在糟粕的情况下我们也要有能够涅槃的信念,成为自己的英雄。

9、重启(重启人生)

第九个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安东,他从小家里的经济状况就非常的糟糕。而在他成年后,他离开了他的家庭,开车往西,来到一个新的小镇开启了他的新生活,而这种每次重启他都变得更好。他就通过不断得重启最终成为了supernormal。

我们往往会被过去的事情和环境困住,而重启不得不说是很好的方法。而安东的这种重启,有点像人生跳槽。不断通过重启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人脉。

总结:

故事我就讲这9个。这9条已经可以看出想要成为supernormal,每个人都需要付出努力,并且去应对自己的创伤找到自己的信条。

磨炼意志、想象冥想、察言观色、自我控制、取悦他人、假想人格、远离人群、英雄主义、重启人生都是很实用的方法。如果我们存在创伤,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本书的故事得到力量,找到应对之法。

虽说这里我讲这是9个故事,实际上是作者行医的案例。儿童创伤也不见得全是儿童的事情,很多有童年创伤的人也怀着创伤不断长大,最终成年之后还是无法摆脱创伤。

这本书可以和很多亲子教育的书籍一起看,我们可以避免很多的亲子问题。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希望家长能读下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