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强调“依恋”“亲密感”到底有什么作用?

发布时间:2023-12-28 分类:自闭症专题 浏览量:195

强调“依恋”“亲密感”到底有什么作用?

我来自一个家风比较严肃的家庭,印象中从小就比较独立,所以孩子生下来时,我对这个孩子也是有如此期待的。

可是最近,3岁的他竟然确诊了自闭症谱系障碍。

……

医生和老师都说,与孩子的依恋和亲密感是非常重要的,这点可能是我以往的养育中,比较缺少的部分。

我正在思考,我们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下我以及家人和孩子的相处方式。依恋对自闭症谱系儿童的干预和预后,又有什么作用呢?

解答

良好,安全的依恋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和发育本就有着重要意义。
儿童学家研究指出,孩子互动及行为反应,与脑神经发展及生理性发展差异有着紧密关联。所以透过紧密的互动联系,提升孩子对人的亲密感觉,可以改善和补足孩子生理发展方面的不足和缺损。
我们的自闭症谱系儿童,往往存在生理系统上的特殊性。
在同样的外部环境下,容易受到更多或者更少的刺激,使其调节反应与常规儿童相比存在差异。
因此,环境变化往往为他们带来比常规儿童更多的压力。于是,在谱系儿童的养育和干预中,养护者也面临比带养常规儿童更多的激烈情绪、行为的挑战。
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参与互动,从而与他人建立愉快的关系,并发展出同理心、情感交流。辨别真假、控制冲动行为、创意思维以及良好的朋辈关系。

案例与解析

依恋如何发挥调节作用?

婴幼儿与家人良好的依恋关系,是他们较好地适应环境以及调节自我的“指示器”,能够有效缓解环境变化给他们带来的压力。

儿童透过依恋,在大人的帮助下调节自我的过程,不仅是在人类漫长的社会生活中逐渐演化出来有利于儿童生存,以及养护者养育的本能,更是儿童后续性格形成的重要基础。

案例

我们都很熟悉这样的场景:一个孩子摔倒在地,蹭破了膝盖,疼得哇哇大哭。妈妈立刻把孩子抱起来安慰。

这时候,孩子的哭声往往会开始收敛,一段时间后,基本就能平静下来。

其实这时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我们会看到,孩子的膝盖可能还流着血。妈妈的安慰,并没有减少孩子生理上的伤痛。

但是,妈妈的安慰依旧帮助了孩子的调节情绪以及行为反应。

这是由于来自亲密依恋对象的安慰,对孩子调节自我产生了积极作用,有效缓解了伤痛对儿童心理造成的压力。

于是,虽然孩子的伤痛不能立刻就消失,但孩子的情绪却能慢慢复下来。

所以,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就是为我们的谱系儿童以及养育和干预,提供了良好的支持系统,对于调控谱系儿童的情绪及行为,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案例

自闭症谱系儿童在新的环境中,比常规发展儿童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而更难以融入环境。
比如,在刚刚进入幼儿园时,我们的孩子可能无法忍受周围嘈杂的环境声音,或者过多的陌生人产生的气味……而对幼儿园环境产生抗拒,难以融入。
但是,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假如,孩子能够找到安全的依恋的对象,那么孩子就更容易在纷乱的环境中得到支持,从而更平静地面对环境刺激的挑战。
比如,幼儿园虽然很吵,但是孩子在幼儿园里、老师会温柔地安抚、照顾孩子;或者孩子在幼儿园里能够遇到能够共同玩耍的小伙伴,那么这些依恋关系,都能在孩子融入幼儿园环境中,起到积极的支持作用。
所以,我们认为,建立依恋关系,情感的联结能力,在自闭症儿童前期干预中,有重要的支持性的意义。

案例与解析

依恋如何应该后期能力发展?

自闭症强调“依恋”“亲密感”到底有什么作用?插图-西米明天

「 发展孩子情感联结的能力 」
良好的依恋关系,不仅为我们的养育和干预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强有力的支持,更是后阶社交思维、心智解读发展的基础。
在父母充满爱意的养育中,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才能逐渐向内感知,认识到:我的感受很重要,家人对我的感受是关心的。
由此,孩子能够慢慢推己及人,学会关心他人的感受,逐渐发展出“同理心”——不仅关心自己的情绪感受,也关注他人的情绪感受,愿意与他人换位思考的能力。
这种关注与协调双方情绪和感受的思维基础,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进行合作、协商的能力基础。
自闭症谱系儿童受限于其社交障碍,在社会信息的获取、思维的统合、社交心智的发展上,往往会受到限制。
如果在此基础上,孩子没有发展出良好的依恋关系,则孩子对人兴趣不高,缺乏喜爱人的感觉,就会更少地关注人,因而更难以察觉到自己和他人的感受,社会性以及同理心无法得到充分发展。
这样的孩子,即使经过干预,他们的语言、认知、逻辑思维有所提升,但不能关注他人感受的核心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不关注也不关心他人,缺乏与他人协调的意识,未能使用和进一步在生活中精进沟通技巧,而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情绪或行为问题,成了大家口中“聪明,但混乱的孩子”。
因此,在后阶孩子能力的提升上,我们更加要重视孩子与他人的依恋关系,在必要的时候,进行依恋关系的重新建立,用情感去激发孩子的情感,提升孩子的社交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