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结构化教学法:自闭症结构化教学的五个部分(二)
分类:结构化教学
除了上文介绍的自闭症结构化教学的视觉结构和环境结构两个部分之外,还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三、常规
常规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一系列习惯和准则。它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有助于他们建立起遵守秩序的行为习惯,促进人际交往,并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常规的建立包括教导孩子按照一定的顺序(如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和时间作息表来进行活动,这有助于他们形成有始有终的工作习惯。
四、程序时间表
程序时间表是对自闭症儿童每日或某段时间内所进行的活动进行清晰明确的时间安排。通过程序时间表,孩子们可以理解在特定时间应该进行的活动,以及一项活动结束后下一项活动的内容,从而在没有他人提醒的情况下自主地开展活动。
五、个人工作系统
个人工作系统是为了帮助自闭症儿童建立开始工作、继续下一项工作、完成工作的概念。它包括工作内容、工作量以及完成工作后的后续步骤。例如,可以为儿童设定一个具体的工作计划,包括工作开始的时间、地点、内容以及完成后的行动指南。这样的系统有助于孩子在固定的规律模式下学习或完成任务。
结构化教学的目的是帮助自闭症儿童按照事件的先后顺序和逻辑结构来完成工作。通过视觉化的提示,不断提醒孩子工作进展情况,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并完成工作。在结构化教学的过程中,家长应融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结合其他康复策略进行综合训练,全面提升孩子的个人能力。例如,在结构化教学情境中设置练习语言和社会技能的情境,或者逐渐改变程序时间表或程序常规来提升孩子的应变能力。这样的方法不仅有助于自闭症儿童的学习,还能促进他们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