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理解能力的提升方法:模仿示范法
分类:认知理解
模仿示范法是一种旨在提升自闭症儿童理解能力的干预策略,具体如下:
一、模仿示范的定义
模仿是指有意识地仿效别人的行为,而示范则是通过真人或视频形式展示榜样行为,以此来改变个体的当前行为或学习新行为的方法。模仿示范法在2009年被美国国家自闭症中心列为一种有效的基于实证的干预方法。自闭症儿童通常表现出忽视他人、兴趣范围狭窄、行为刻板机械、缺乏口语和内部语言以及与人交流的意愿。模仿能力的发展对于改善这些症状至关重要,因此,在康复训练中,模仿技能的培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训练者需要在训练中使用规范、统一的操作指令,并且同伴示范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进行模仿。
二、模仿示范法的常用策略
1. 示范后立即诱导模仿或自发模仿
在示范后,自闭症儿童能够立即精确或非常接近地模仿熟悉的动作或语言,无论是受到同伴的指示(如:“做这个,说这个”)还是自发地模仿。孩子应该在至少两种不同的情境下模仿两种不同的行为。
2. 示范后自发模仿不熟悉的动作或语言
自闭症儿童在示范后能够自发精确或非常接近地模仿不熟悉的动作或语言,这些通常是他们不易自发呈现的行为。他们也可能在模仿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不同的动作,如在模仿拍手的基础上增加向上伸手的动作。
3. 在不同情境下自发模仿不同动作
同伴在不同的情境下示范后,自闭症儿童能够自发观察并精确或非常接近地模仿各类动作或语言。
4. 运用同伴示范行为指导社交行为
自闭症儿童通过观察同伴的行为来学习并在社交情境中运用这些示范行为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例如,孩子通过观察同龄人在课堂上举手得到老师注意的行为,也会模仿这个行为来引起老师的注意。
5. 运用成人示范的内化规则指导行为
自闭症儿童的动作表现与成人示范的社会文化规范相一致。例如,孩子在请求许可时举手,接受物品时说“谢谢”,或在打扰他人时说“打扰了”或“很抱歉”。
通过这些策略,模仿示范法能够帮助自闭症儿童在社交、沟通和行为表现方面取得进步。这种方法强调了榜样的作用,以及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