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情绪崩溃,发生自伤行为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2-03-08 分类:育儿知识自闭症专题 浏览量:120

自闭症孩子情绪崩溃,发生自伤行为怎么办?插图-西米明天

乐乐是典型的不懂得表达自己情绪的谱系孩子。4岁被诊断为中度自闭症的他,只能够讲简单的两三个字,但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需求。不发脾气时,他是一个温和内向的小男孩,可情绪一上来,在表达不成的挫败下他就变成了另一个人——躺到在地,滚来滚去嗷嗷大嚎,涕泪横流。

刚进幼儿园时,这样的场景里旁边往往站了一群惊慌的不耐的围观同伴。每每这时候,乐乐妈妈都倍感烦躁和焦虑,可是却没有什么合适的方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久而久之,同伴们都习惯了有这样一个同学,甚至有的孩子还学会了这样的方式跟自己爸爸妈妈表示抗议。

这样的场景也许家长们都不陌生,超过四成的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孩子存在情绪感知和表达的困难,所以在生活中,坏情绪给孩子们带来的问题行为是非常普遍却又难以处理的。

情绪是条危险的高速公路

孩子气愤得不说话,问他怎么了他都不说,也说不出来,只是握着拳流眼泪,厉害的可能捶着自己的头嗷嗷叫。这是为什么?

情绪是一种很可怕的无形的力量,它有很强的能量,很难被自己消化,通常终究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宣泄:说话、绘画、运动、写字等等。如果没有这样的通道,很大可能就是以破坏性的行为展示出来:摔东西、砸东西、打人、掐人,咬自己等等。

好多书籍和视频都在教家长去帮助孩子们“控制”情绪,然而,狂奔在高速公路上的情绪,特别是负面的情绪如愤怒,岂是可以随意调控的?成熟的社会个体尚且做不到完美的消化,更何况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都还很薄弱的自闭症儿童?

因此,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家长能在孩子爆发时对孩子的问题表现进行控制,其实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不管是心理学还是教育学,理念都在于预防及处理不良的萌芽。帮助孩子了解情绪,识别自己与他人的情绪是基础,恰当地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绪是要务,发现自己表达方式不对进行控制和改变是未来发展目标。

情绪的表达需要符合社会规则

情绪没有好坏对错之分,但是它的表达方式,在我们的社会规则下,就有好坏对错的标准了。因为它直接影响了大众和环境对孩子的接纳程度。换一个角度,如果一个人生气了就推人打人,这个人会有真正的朋友吗?

答案毋庸置疑。因此,引导孩子在知晓了自己的情绪的情况下,用符合社会情境和规则的方式去表达宣泄出来,是对孩子,对环境,对融合的效果来说,都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很多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儿童,在家长图片、绘本等的轮流教导下,学会了各种各样的情绪,家长就寄望于孩子知晓了自己的情绪之后,能够自主的进行处理,或者清楚的表达,却往往忽略了,我们的孩子,实际上表达的情绪也是需要仔细教导的。没有特意教授表达方式的情况下,孩子们就放飞了自我来宣泄自己的情绪,比如乐乐的撒泼、打滚、哭闹等。

这样的情况有些家长戏称为“星孩的日常”,在各种亡羊补牢的行为分析、行为干预中,孩子的情绪冲突跟家长无形之中各种交锋,使得双方筋疲力竭。此时的家长往往埋怨孩子的能力发展不足以自控,却很容易忽视了:身为家长,是否有教给孩子符合社会规则的发泄方式?孩子是否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符合规则的?

回到乐乐的故事中,在特教老师的建议下,为了帮忙改善情绪带来的行为问题,老师让乐乐先尝试了卡片沟通。

卡片沟通情绪

首先,老师先教会了乐乐识别一套情绪卡片里的不同情绪。在他能够明确听到指令拿起相应的情绪之后,老师开始尝试让他在感受到相应情绪时与老师产生互动。

如他在感到无聊的时候,将无聊的图片递给老师,并尝试说“无聊”,老师则在他表达了之后带他到教室外散步。当他一开始不知道要这么做的时候,老师主动挑出无聊的图片放到孩子手上,然后引导孩子确认卡片内容后将卡片递给老师,然后老师给予孩子放松情绪的机会。这样初步地完成一份流程,就能慢慢让孩子适应使用卡片来获得放松的。这是让孩子熟悉卡片沟通的重要引导环节。

虽然在对愤怒的情绪的沟通上,乐乐还是做得不太好,总是脾气上头就开始打滚撞头,但是其他如无聊,伤心,不开心,高兴,害怕等情绪,乐乐已经能够及时把卡片递给老师,来交换外出或者小零食作为安抚。

在这个方式里,乐乐明白了情绪是需要表达的,而且情绪的宣泄和消化可以有多种方式,可以跟喜欢的小熊玩一会儿,可以去操场上散散步扭一曲小苹果,还可以吃颗糖果安静地发会儿呆。之后哪怕老师不在,孩子也能记起来做这些事时候的愉悦,在没有人带领的情况下自己进行处理。

即兴表演升级表达方式

在这个基础之上,老师引进了即兴表演剧场。在这个剧场里面,乐乐和其他三个自闭症孩子要学会通过面部表情、通过肢体语言和不同的语调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即兴表演的理论非常简单易懂:如果他能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即兴表演,能够去思考应有的情绪反应并表现它们,那么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将能更容易地表达与读懂他人的感情,也更容易与他人进行交流。

出乎意料的,乐乐对这个活动表现的非常激动。他总是很积极地做第一个抽取卡片的人,并且会安静站在旁边围观老师的演示。由于卡片是随机的,谁也不知道老师会抽到什么内容,而且卡片上有不同的表情,老师会用十分夸张的方式表演出来,并且模仿孩子们有的动作。

比如老师演示“不开心”这个情绪的时候,学着乐乐躺倒在地上打滚大哭,甚至模仿乐乐以前一样哭到筋疲力竭瘫软在地打嗝,三个孩子睁着眼睛看的目不转睛。此时老师需要强调这样行为不恰当。在情绪平静的时候,从第三方的角度来看待这样的行为,孩子们是能够意识到行为的不恰当的。

随后演示的老师开始使用合适的方式表达不开心,比如拉着同伴的手一遍一遍不停地说“我很伤心”,比如跟老师申请自己一个人待一会儿等,并带领孩子们一起模仿,或者让孩子们试着去表达。

“即兴表演真的是创建一个安全、有趣和真实的环境中实践,错误并不重要。”也许是因为这样的理念,乐乐学会了用“我XX”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于是情绪卡片渐渐被孩子的语言表达所替代。

乐乐妈妈表示,孩子在家里也开始会说我高兴,我伤心等表达了。所以家人都能及时根据孩子的情绪做出安抚,防止更加严重的表现出现,比如撞头,打滚等。

学习以正确的方式表达各种感受,是一种成长的象征。乐乐在老师的引导下,渐渐知道了及时表达自己的情绪能够带来的益处—同学开始愿意带着他玩了,他也可以避免了因为情绪爆发带来的筋疲力尽,身上的伤痕也少了。

很多时候,家长自己可以先做示范,帮助孩子了解各种感受,讨论这些感受是健康且可接受的。每天跟孩子的对话中可以使用“当……时,我觉得好开心”或“当……时,我感到生气”之类的句子。虽然孩子的表达性语言技能有些迟缓,他们却常常会通过家长们夸张的表现体会到你想要传达的感受。渐渐的,孩子也会通过模仿,学习到恰当的表达。这也是孩子进入学龄之后,实现融合的前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