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可能是自我意识发展缓慢

发布时间:2022-03-11 分类:育儿知识自闭症专题 浏览量:300

孩子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可能是自我意识发展缓慢插图-西米明天

有不少星爸妈们发现,普通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大多都会发出类似疑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或者能够表述出“我的愿望”“我的物品”以及“我在做什么”......然而,自家的孩子这方面的意识却似乎慢了不止一点点,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一切都是由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程度决定的。那么问题也来了,到底什么是自我意识?孩子的自我意识为何总是“慢半拍”?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些问题。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简单来说,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周围事物的整体认识:

1、认识到自己:包括生理状况、自身/个性特点、能力、外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整体性认识。

2、认识到自己与他人:比如,区分自己的和他人的所属物,区分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等。

3、 自己与周围事物,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

自我意识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在积累的实践中自己对自己、自己对自然、自己对他人、自己对社会等关系,形成完整的自我意识,那么儿童便能够自我接纳并真正走向成熟、融入社会。

反之,如果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不成熟,不懂得自我观察、不会自我调节和控制,那么也就融入不了社会生活。

二、孩子的自我意识为何总是“慢半拍”?

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他们之所以比普通儿童的自我意识较弱、发展也比较滞后,如很多孤独症儿童无法使用“我”来称呼自己。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他们的“先天条件”。

自闭症属于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社会交往困难为特征。

这些“先天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自闭症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受损,并最终导致他们的社交发展、日常生活和学习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当然了,家庭教养方式也是影响自闭症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3]。比如,家长在孩子患病初期,发现孩子不说话、对自己的抚爱和亲吻等行为抗拒、不回答别人的问题、莫名其妙地发脾气等行为,往往以为孩子是任性、执拗、不听话,有的还因此对孩子暴打一顿......

正是由于家长们不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影响了社交技能和自我意识的进步,并产生很强的自我否定意识——在孩子的潜意识里,父母之所以着急、对自己发脾气,是因为自己是个大问题和大麻烦。

如此也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家长越是焦虑,孩子越是缺乏安全感,表现得越是不尽人意。

三、提升孩子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看到这里,想必有部分家长会认为:孩子不就是自我意识发展迟缓了些吗?又不是没有发展,不如“佛系”一点,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发展起来了……

这也引出了我们接下来的问题:为什么一定要提升孩子的自我意识,以及提升孩子的重要性。

其实,提升孩子的自我意识,不光是要让孩子意识到妈妈是“我”之外的别人,还要帮助孩子提升自我理解能力和社交能力,才能为孩子们在接下来的社会生活中打好基础。

也只有提升孩子的自我意识,让孩子明白自己与其他人是不同的,才能够区分“你我他”;才能够理解其他人的感受跟自己是不一样的;才能够理解“为什么你想的跟我想的不一样?”

所以,及早对自闭症儿童开展自我意识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