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自闭症儿童的十二种治疗作用(下)

发布时间:2022-03-18 分类:育儿知识自闭症专题 浏览量:164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自闭症儿童的十二种治疗作用(下)插图-西米明天

音乐疗法作为自闭症干预治疗的补充疗法,不少家长自述存在一定的效果。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又是音乐训练中较为突出的一种。所以,我们接着来聊聊奥尔夫音乐对自闭症儿童的十二种治疗作用。

7记忆力

传声练习和对歌词的朗诵、歌唱可以反复训练孩子对声音形象的记忆力,提高孩子的听觉记忆从而提高大脑的记忆力。由于音乐是连贯而不间断的,进行中的音乐会使孩子的记忆形成一种惯性和连续性,让孩子潜移默化地熟悉和记住歌词和曲调。

奥尔夫音乐对同一首乐曲或歌曲有多种不同的设计,可以先用声势练习配朗诵伴奏、再跟音乐配律动、再用乐器伴奏(可以用不同的乐器不同的分组方案),再分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在音乐中进行互动交流训练,然后站起来随音乐走动或舞蹈,同一首歌用不同方式反复演绎、反复练习,并不断出示视觉提示,加强了孩子的印象,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如〈两只老虎〉、〈动物的聚会〉等,都可以这样设计和训练。

8培养自闭症儿童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奥尔夫音乐“主要的着眼点不在于理性地传授知识、技能,而在于自然地、直接地诉诸感性,在感性的直接带动下,在奏乐的具体过程中,学会知识,掌握技能。”

比如老师教一首歌谣“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头顶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脚底下。”前两句老师从低音唱到高音,后两句从高音唱到低音,动作则是人坐在地板上,腿屈膝掌平放在地,双手从脚下随着歌声向上做爬的动作,当唱到爬到头顶上时,手正好到达头顶。唱下一句时,手又从头顶爬到脚下。这种一边唱一边做动作的方法,让孩子用身体动作理解了头顶、脚底、高音、低音。

9培养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

人声是奥尔夫音乐的第一项乐器。传声练习是奥尔夫音乐的基本练习,在传声练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程度有针对性地传递孩子需要学习的声音,可以是单音、双音或句子,特别要注意使用动物的叫声和象声词来加强对孩子的语言训练。

奥尔夫音乐歌曲当中一些关键字词的强调,加强了孩子对语言的兴趣,如〈库乞乞〉中每一段音乐的中间,当孩子跟随音乐到达宝藏门前时,都会一边用两手有节奏地指着想的或家长老师布置或扮演的大门,一边兴奋地叫着开门的咒语“库!库!库乞乞!库!库!库乞乞!”每次孩子们都会被调动起发声和大喊的兴趣,在音乐中也不知不觉提高了声音的音量,改善了部分自闭症孩子声音小的问题。

奥尔夫音乐的歌曲和歌唱是和动作舞蹈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孩子在音乐和舞蹈中加强了对语言的兴趣,把语言形象和音乐、舞蹈结合起来,加深了印象,在动听的音乐中也更有利于训练自然发音和语言表达。

10培养自闭症儿童的交流、游戏和合作能力

奥尔夫音乐非常重视集体的音乐活动,一般是多人参与,通常8到10人或10人以上,(当然在特殊学校中最好8-12人,不能太多)中间有各种两人、三人或多人的互动的音乐活动,可以有效地训练孩子的交流和游戏能力。比如歌曲《小青蛙》可以让两人对或三人一组或多人一组,自己拍手和与对方和其他人对拍相结合,训练了交流互动的能力。

有的歌曲本来有些对话和交流的含义,比如〈打电话〉,两个小朋友对坐,互相在歌曲中对答,做打电话的动作,让孩子在欢快的音乐中提高了交流能力。

奥尔夫乐器的演奏有分奏和合奏多种形式,小朋友可以一起用同一种乐器同时打一种节奏,也可以打不同的节奏;可以分组拿不同的乐器,有规则地在不同的时间打不同的节奏,相互间往往互相呼应和配合,这种通过乐器进行的交流互动训练也非常有效,提高了孩子的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歌曲的轮唱和不同段落不同角色的演唱,也有轮换和交流训练的意义。

11增强自闭症儿童的情感和情商

奥尔夫音乐很多乐曲都有相互握手、拍手等带身体接触的情感交流,如《摇呀摇,摇到外婆桥》《小羊咩咩叫妈妈》等歌曲,都有非常温馨的亲子互动的动作和舞蹈,在轻松、愉快的音乐中增进了亲情的交流,有助于自闭症孩子加深对伙伴、对亲人的情感,增加对集体团队的团体意识。

最经典的是〈彩带舞〉,两人一组拉着彩带,美丽的彩带牵着两端孩子或家长的目光和情意,既训练了目光对视和交流,又增进了双方的情谊。增加了孩子的情商。

12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音乐是绝妙的情绪调节剂,不仅对成人有效,对孩子也是灵丹妙药。奥尔夫音乐大多是轻松愉悦的音乐和活泼欢快的歌曲,对孩子和家长都可以起到改善情绪的作用,让愤怒的情绪降低慢慢平缓,让急噪的情绪慢慢恢复平静,让平淡的情绪慢慢变得欢快和开心,音乐会在不知不觉中充当一个快乐天使,起到让人开心的魔术师般的作用。

总之,奥尔夫音乐通过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不仅学习了音乐,更是通过音乐,开发了自闭症孩子多方面的能力,挖掘了孩子的潜能,有助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