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行为分析法ABA的误解:ABA会把孩子训练得像机器人

发布时间:2022-12-28 分类:ABA专题自闭症专题 浏览量:43

应用行为分析法ABA的误解:ABA会把孩子训练得像机器人插图-西米麦田

应用行为分析法ABA作为一种自闭症治疗方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家长接受。然而,,目前很多人对ABA还是存在一些误解,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误解一ABA就是用糖果贿赂孩子

这一误解与ABA教学中使用的强化概念有关。强化物是指可以被用来奖励自闭症孩子并使其好行为增加的刺激物,除了糖果、零食以外,玩具、音乐、游戏、休息时间等也可以作强化物。而对于ABA使用糖果等食品来“贿赂”孩子的误解,来源于外界对于自闭症儿童的不了解。

许多自闭症儿童兴趣爱好非常狭窄,不但对父母的注意力或表扬没有反应,甚至对般同龄孩子喜欢的玩具也没兴趣。因此,在训练初期要使用孩子感兴趣的物体来强化他们好的行为,并逐步将之与适龄玩具、大人的表扬相匹配使用,使后者也可以成为孩子的强化物。在这之后,就可以逐渐消除孩子对糖果等物品的依赖了。

误解二ABA会把孩子训练得像机器人

有的家长担心ABA会把孩子训练成只会听话的“机器人”,缺乏自己的意愿,甚至情绪麻木,其实这样的担心大可不必。由于学习能力发展的局限性,很多正常孩子通过观察就可以学会的内容,自闭症儿童需要大人直接教学甚至是一遍遍反复教学才能掌握。正确使用ABA的教学方法不会限制孩子的自由,也不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情感,相反,它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改变自闭症儿童的不良行为,使他们掌握适当的技能,提高自主性,改善他们和家人的生活质量。

ABA强调学习技能的泛化,自闭症孩子在学校跟老师学会的技能,在其他地方、跟其他人也都可以表现和用到。比如,孩子在学校里学会了和老师打招呼“老师好”,回到家里以后看到爸爸妈妈,也会和他们打招呼。孩子在学校里学会了用勺子和筷子自己吃饭,回到家里以后也能自己吃,不用别人喂。

误解三ABA会将孩子和其他孩子隔离开来,导致他们不合群

ABA讲究因材施教,个性教学,对于每个自闭症儿童都要按照他们自己的能力水平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又会根据孩子不同的学习程度,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或是小组教学。对于语言程度较低、暂时还没有完全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技能的孩子,很多时候他们需要对的教学模式。

需要强调的是,正确的ABA教学不意味着没有机会和其他小朋友交流,更不等同于刻意的孤立。对于发展程度较高的孩子,除了一对一训练以外,还能加入群体教学(即一个培训师对多个小朋友同时开展教学)。另外,不论发展程度高低,自闭症儿童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还有许多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发展社交技能的机会,这些机会包括与其他孩子一起吃午饭、故事、去操场上追逐玩耍。当然,参与这样的群体活动要在家长和老师的监督辅助下,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此外,老师都会以动态的眼光来看待自闭症儿童的发展,在孩子的能力逐渐提高以后,教学环境会相应地发生変化,从对一教学到小群体教学(一对二、一对三),发展到中群体教学(一对四、一对五)、直至大群体教学(整班教学,如融合教室)。

误解四ABA只能用来教自闭症儿童

ABA训练在教学中使用一整套系统的科学教学体系,不仅可以有效教育自闭症儿童,也可以用于正常孩子的教学,甚至是成人教育。事实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Greer教授和他的同事就将ABA的方法运用到公立小学正常儿童的教育中,发现这些儿童在阅读、数学和语言方面的表现明显高于他们的年级水平。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使用ABA策略。在考试结束后,很多老师都会将年级考分前十名的同学的名字公布在红榜上,这其实也是借用了ABA中的策略。通过将学习成绩进行公示,让学习好的同学得到来自大家的关注并感到光荣,让落后的同学感到压力。另外,我们在媒体中经常看到的年终慈善捐款排名榜,也是利用了ABA中正强化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