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月的自闭症康复训练,孩子终于说出人生第一个字

发布时间:2022-03-17 分类:育儿知识自闭症专题 浏览量:120

7个月的自闭症康复训练,孩子终于说出人生第一个字插图-西米明天

西西(化名)是一个5岁重度自闭症儿童,因症状典型,早在2岁时就被诊断为自闭症。在医生的建议下,父母找了家离家近的机构开始自闭症康复干预,但一年的时间过去了,父母觉得西西没有任何进步,便停止了训练。

抱着“贵人语迟”的侥幸心理,停下康复在家的时间,父母没有继续找机构干预,而是妈妈在家全职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以为长大就好了。在这里告诉大家,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反之,如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孩子的症状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西西正是如此,因为没有得到有效的干预,在家一年后,不但不会说话,反而自我刺激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父母再一次带孩子来到医院就诊。

再次就诊的西西已经4周了,无语言,不停地摇晃脑袋,看手。无法安坐,喜欢跑来跑去,谁喊也不听。触觉敏感,不允许别人触碰脸颊,适应性行为能力差,无法一个人和老师单独待一起。西西在家比较受宠爱,如果家人没有满足要求,就会哭闹。

根据PEP评估结果显示,孩子的年龄当量只相当于1周7个月左右年龄段,也就是说,4周的西西整整落后了同龄普通儿童2周多。

为了开展有效的干预,老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了个别化教育计划。因孩子能力较弱,整个康复过程漫长且艰辛,但却也一步一步地在向前迈进。

01前期

前期老师制定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模仿能力和安坐能力。模仿是学习的必备技能,学习其实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孩子照着老师的样子去搭积木、读卡片、玩游戏。当老师撤除示范后,孩子仍然能做出同样的行为,这个过程便是学习。模仿要从大动作的模仿开始,如拍拍手、插插腰,再慢慢过渡到精细动作,如指鼻子、摸耳朵等。老师教西西模仿动作时会播放音乐《身体音阶歌》,伴着音乐的律动,整个过程会变得更加有趣味性。

受自我刺激的影响,刚开始干预时,西西一堂课中(45分钟)有将近30分钟的时间都在自笑,看手,摇晃脑袋,干预起来特别困难。干预了近3个月,西西才开始模仿老师做一些粗大动作。

02中期

安坐能力和模仿能力改善后,老师制定了新的目标:听从简单的日常指令,模仿口型。教学中采用的是回合式教学(DTT)和自然情景教学(NET)相结合的方式。刚开始西西完全不听指令,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妈妈提供的强化物(山楂)并不能吸引孩子。一次偶然的机会,老师发现西西特别喜欢吃薯片,于是在课堂上准备了小块的薯片。有了强化物的助力,西西听从的指令从简单的“坐”“起来”,慢慢过渡到复杂的 “把凳子拿过来”“和妈妈拜拜”。

听从指令的教学相对简单,但模仿口型却很难。西西的模仿能力还在粗大动作阶段,加上触觉敏感,他拒绝别人碰他的脸颊。于是老师每节课都会花5-10分钟时间和西西做一些有肢体接触的游戏,孩子从完全不让别人碰脸,到1秒,到5秒,到10秒。允许老师触碰脸颊之后,在老师的帮助下,西西也开始模仿口部动作,张大嘴巴说“啊”,裂开嘴巴说“一”。

03后期

西西能模仿嘴型,但没有声音,这是因为他声带没有震动。老师将西西的一只手放在他自己的喉咙位置,另一只手放在老师的喉咙位置,让其感受声带的震动。结合在中期发现的强化物,2个月后,西西终于说出了第一个字——“要”。这个字的背后是老师、孩子和家长共同努力了7个月的结果,艰辛但也充满着喜悦与感动。

对于正常儿童来说,这简单的一个字在自然成长过程中就能轻松习得,但对于自闭症的孩子来说,说出这一个简单的字,背后却要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由于很多自闭症孩子具有学习障碍,小孩的学习之路注定艰难,但哪怕是走得很慢,只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向前走,身后终能走出一条坚实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