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教学目标,跟踪教学进度(四)

发布时间:2022-04-12 分类:早期介入丹佛模式 浏览量:138

分解教学目标,跟踪教学进度(四)插图-西米明天

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和内容

此类目标包括提高现有行为的发生概率,精心设计孩子的知识库,以及包含特定技能的行为体系(比如:说出9种颜色的名称,指出10处身体部位,画出5种何图形)。课程评估表上的语言和认知领域均包含很多此类项目。对于这些目标,孩子们已经掌握了目标行为的基础——能说出物品的名称,能按要求拿取物品及伤画或描简单的直线。他/她所欠缺的是知识或行为的数量或内容。

当制定这些目标的学习步骤时,定量分解这些步骤有时比较有效。举个例子,如果最高标准是说出8种或8种以上颜色,那么学习步骤可分解为:说出1~2种颜色,说出3~4种颜色,说出5~6种颜色,说出7~8种颜色。在不同步骤中说出新增加的颜色是比较合适的做法(如红、蓝、绿、黄、白、黑、棕、紫)。明确每一种新加入的颜色可促进指导性教学,但并非ESDM所一贯坚持的更为灵活的数学方式。但是,方法无所谓对与错,我们做决定要基于这样的原则,即帮助孩子最快、最好地掌握技能。无论是在目标的学习步骤中,还是数据收集单和课程表里,都需要清晰地确定教学内容。请选择最有利于教学的方法。

举一个学习步骤的例子,该例子的目标为增加某行为的频率。仍然拿28个月的约书亚作为训练对象,我们想提高他的发声能力。目前他只能发元音,且每次发声间隔少于10分钟。

表达性沟通目标 在感觉社会常规活动期间,在面对多名伙伴和多种情境的情况下,约书亚在跨越3个连续教学时段的10分钟内发出5次以上的元音和辅音。

学习步骤:

(1)每分钟发1次元音。

(2)每10分钟发2~3次元音。

(3)每10分钟发2~3次声,其中包含1~2个辅音。

(4)每10分钟发2~3次声,其中包含3个或3个以上辅音。

(5)每10分钟发5次声,其中包含3个或3个以上辅音。面对2名及以上伙伴,在2种及以上情境下,每10分钟发5次声,其中包含3个或3以上辅音。

 

将现有行为与新的前提联结起来

在这一教学情境下,目标行为存在于孩子的全部技能体系中,他/她能坐下、拿、观看、微笑、大笑、发声、抓取和触摸物体等。但在特定前提(辨别性刺激)面前,这些行为却不常发生(许多1级水平的技能都属于这类)。学习步骤包括:按照理想的前提性刺激发出提示,激发习得的行为,并在行为处于刺激控制下之后,逐渐消退提示。教学技巧中涉及大量提示。但孩子的学习步骤或基准重点在于独立能力。我们一般不在学习步骤中说明提示程度,因为我们希望越早消退提示越好。教学中,我们需要停留在某学习步骤,直至孩子掌握这一步骤的要求并在接下来的几天表现稳定为止。因此,如果将提示用在步骤里,我们不可能尽快消退提示。通过关注技能掌握的独立程度,我们可以尽快消除提示。

在下面的例子中,约书亚可以拿起一个叉子或调羹,用它舀食物,再将食物送入口中,但她很少这么做,而是由人喂着吃,或用手抓食物吃。

自理目标 无论在家或幼儿园进餐、约书亚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选续三餐都能自己用餐具吃饭(注意:不需要100%做到,因为对于28个月的孩子,偶尔用手抓饭吃或由成人喂着吃是很正常的事情)。

学习步骤:

(1) 在成人的协助下,用勺子和叉子(餐具)吃5~10口饭。

(2) 自发独立地用餐具吃5~10口饭。

(3) 25%的吃饭时间,自己用餐具吃饭。

(4) 50%的吃饭时间,自己用餐具吃饭。

(5) 75%的吃饭时间,自己用餐具吃饭。在面对2名及以上人士,或者在2种及以上情境下,90%的吃饭时间自己用餐具吃饭。

在上述目标和计划中,并未限定使用的餐具,因为这个孩子在使用勺子和叉子方面没有障碍,只是很少用。对于只能使用勺子或叉子之一的孩子,目标中可以限定使用哪种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