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交流的发展(四):自然肢体动作的潜在干预技术

分类:自闭症儿童口肌训练

自然肢体动作的潜在干预技术

非语言交流的发展(四):自然肢体动作的潜在干预技术插图-星连接

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几种教学技术教授孩子掌握自然的肢体动作。

成人少做,让孩子多做

缺乏与孩子的直接沟通,很容易导致成人猜测孩子的想法或需要,并在缺乏沟通线索的情况下,为孩子做某些事情。对于孩子来说,这样做消除了他们有意采取某种行为表示他们的愿望的动力。我们应把正在给孩子的东西收回来,或者停止正在对孩子做的事情。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在每次游戏常规和日常生活常规活动中,应期望并确保孩子主动表示他们的愿望。在我们等待时,孩子利用肢体语言进行交流,这样做有助于他们了解沟通的内涵。

我们通过自己少做事,帮助孩子发展肢体语言,从而给他们更多的行为机会。少做往往意味着让他们采取行动,如果我们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我们宁愿提供多一个选择给他们,而不是提供孩子不愿意的事情。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手势、眼神接触或声音提示。在治疗之初,这些孩子的行为可能非常微妙,并且可能没有目的性。成人可以将这些行为理解为他们的潜在交流行为,并且在交流中予以强化,这样就可以将这些动作行为发展成日常生活中用于交流的肢体动作。

 

将微妙的肢体动作融入明确的肢体动作中

最初,我们希望孤独症幼儿用眼神接触、手势或发声表达自己的意图。我们想方设法诱导儿童用行动表明他/她的目标或意图,然后采取强化和塑造技术,让这些肢体语言变得更强大、清晰和有意义。例如,我们希望孩子暗示帮他拿够不着的物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开始引导孩子去拿靠近的物品(我们手中),然后在把物品给孩子之前,等待孩子自己伸手去够这个物品。当孩子能够做出伸手想“要”的动作之后,我们就多次让孩子在两个或更多物品之间做选择,这些物品仍然靠近孩子。当孩子能通过沟通做出选择时,我们就为孩子提供他们拿不到的物品,这样孩子就做出要拿到物品的肢体动作,这时我们暂停一下,然后把东西拿给孩子。接下来,我们提供物品让孩子选择,但孩子够不着这些物品,孩子把手伸向喜欢的物品,却触摸不到,在孩子伸手之后,我们把该物品拿给孩子。最后,我们选择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物品,并把它放在孩子前面桌子和小架子的显眼位置,在孩子把手伸向该物品之后,我们把物品拿给孩子。现在,我们就在塑造孩子怎样表达对放在远处物品的“需要”。

 

选择目标肢体动作

正常发育的婴幼儿,肢体动作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现,可以将之作为选择目标肢体动作的指南。表8-1基于克莱斯等人的研究(2004),显示了非语言肢体动作正常发育(年龄从6~18个月的婴儿,早期沟通3项主要功能)的大致顺序。